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戏曲需要怎样的青年演员

2017-05-04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率性堂水壶

都说戏曲是角儿的艺术,文本再牛、视觉冲击再强也得角儿撑着,可是在角儿老去无可挽回的现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青年演员来接角儿的班,或者说,青年演员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成长为角儿呢?一点不成熟的思考,谨录于下。

首先需要的是模仿能力。是的,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平时我们挂在嘴边的传承就是这个意思。学行当程式,学流派唱腔,学四功五法,学戏码学技巧,无一不是模仿。为什么要模仿,这就像书法为什么从描红从临摹学起一样,这是一个演员看家的老底。一个出生在现代,对古人行走坐立很隔阂的年轻人,怎么上台演古代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演得坐是坐站是站,喜怒哀乐无不中规中矩的,这就是模仿的力量。同样教同样学,为什么有人能学得十分像,有人只学到七八成,有人十天半月一折戏有模有样,有人一学期两学期才敢弄一个折子验收交差,这就是模仿能力的高下。为什么有人学得像了,还在抠小腔、抠气口,有人学得似是而非还在找各种借口,这就是态度的高下。模仿能力强,态度好,那是相当值得骄傲的好学生,我们之前说过的气质问题可以解决一大多半,可以说作为演员已经很成功了。学规矩学师傅学得赞的,我相信要演什么新角色,哪怕是现代戏里的人物,他也一定会从生活中学到的,模仿几乎就是扮演的不二法门,这是本钱的积累,只有通过模仿学习把来自前人来自生活的素材内化到自己身上,然后才能扮什么像什么。

光是模仿,也还不够,下一个必不可少的是领悟能力,简单说,就是懂。懂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得知道程式为什么是这么做这么的,传统戏里面小到一个眼神、一声干咳是什么用意。

第二层意思,是明白剧本说了什么,唱词是个什么意思、什么情感基调。念白哪句是反话哪句吞了半截,潜台词是什么,人物是干嘛来的,他的官衔姓名意味着背后有个啥样的出身啥样的经历啥样的为人,这事儿是咋发生的,演的这人物他乐意不乐意这事儿发生,他的表态是权宜之计还是发自内心,等等。

懂的第三层意思是,明白导演或老师让你这么演有没有道理,有道理的话哪里合适了,没道理的话,以你的积累你的体验该怎么改。有此三懂,不至于做木头傀儡,皮影人儿。至于怎么明白的,您自己参悟也行,读书查资料也行,请教明白人也行,哪怕找度娘上知乎呢。

第三点,可能有点悬,表现能力。一些青年演员看起来好像很有表现力,各种声情并茂,可这不是我说的表现力。文字的表现力,举个例子就是,公交车上来了个老爷爷,小学生写他白发苍苍四个字,小说家写了几百字,无微不至,连他一生怎么过来的都设想过了,写成独一无二的一位老人家。画的表现力,比如同样一个苹果,小学生画了一坨红的圆的带柄的,画家从色泽光影到质感甚至瑕疵都画到了,画成了独一无二的一个苹果。演员的表现力也是如此,剧本里有的,人人都能捕捉到的性格点,你演出来,把一分情绪演成十分,那不是表现力,是用力过度,是小学生水平的形象再现。作为角儿,表演艺术家,应该在剧本字里行间,人物合理的范围内,捕捉到更多的性格侧面,情绪点滴,放大一点,哪怕只是用一些细节小动作吧,交代给观众,最终塑造属于您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逼真丰满,鲜活灵动的人物。举个例子就是,严凤英《女驸马》的花园会,明明李兆庭在诉苦,冯素贞在旁边听着,可眼神一送,观众都晓得她爱他,他是她的男神;背身一站,闺阁小姐的矜持、少女的春心缱绻、或许还有点爱莫能助,都能品得出来,不唱不念已经顶得上无数唱念了,这就是我界定的表现力。

第四点,可能更玄乎了,不过这已经到顶了,感染力。如果说表现力是一种自我的释放,把我的人物推到观众面前,那么感染力就是很魔性的向心力,把观众的心吸到我身上来。怎么感染法,小生我好有一比呀,譬如钓鱼,知道怎么让鱼上钩,还能不让它脱钩,跟它周旋再三,软硬兼施,直到钓上来。乍一亮相就是钓鱼上钩的节点,这个亮相里面包含太多故事了,可以说是人物的平生目下,一言难尽的多少事,就在这一瞬交代了——这是表现力在做贡献。捕获到观众,靠这一瞬,也不仅仅靠这一瞬,后面时间长着呢,观众会累,会有抗拒心理,怎么跟他们玩,这里有点章法的,演员应该比我明白。简单说就是,你要的我没那么容易给你,要我哭,我偏不,我还笑给你看,可我就是淡淡一笑,让观众那里也憋着哭,等我开哭了,观众席上早就抽抽搭搭了。从观众的角度说吧,我不喜欢那种喷漆式的演员,一有情绪点就喷漆一样大爆发。一场演完处处都是他的喷漆,但也就是一大片喷漆罢了,我不需要装修工人;我也不喜欢那种钢笔式的演员,流流利利从头写到完,粗细均一,浓淡没有变化;我喜欢毛笔式的演员,笔尖蘸得很饱满,墨多少,水多少,恰到好处,每一笔,笔尖点到还是坐到笔根,小心勾勒还是大块皴染,留白多少,晕开多少,看似无心挥洒,实则早有算计,成竹在胸的这种主。在这种画境中,不想心旷神怡也难了。这一层次最难,就现在而言,倒不是因为现在观众难伺候,所谓需要培养,不是的,而是因为演员没有足够多的和观众互动的机会,演出少而又少,现场跟观众的交流几乎局限在被拥台送鲜花,叫倒好之类的被当成不文明行为禁止了,而拥台的这些观众又都是铁杆粉丝,他们是连演员在台上发疯洒狗血都会怒赞的主。和这样的观众互动,而不试图征服口味最挑剔的戏迷,对于演员真可谓,死于安乐。

以上。

我们需要怎样的青年演员?好演员就行。乖乖的,学啥像啥;伶伶俐俐的,心里明白。其实只要这两点就够了。后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那是艺术家,是大师的境界。如果您有追求,不妨挑战一下。

讨论:

@野有艾草:写得好好,其实现在的年轻演员能做到身上规矩,不蠢不呆我已经感动得快哭了好吗,特指越剧。

@率性堂水壶:我觉得能规规矩矩已经足以傲视90%的演员了……补充一点,感染力的来源是自己身上情感的厚度和丰度,不一定要宣泄出来,但就得是吸得满满的,是不是泄一丝出来,才招人爱,抓人心——怎么说的像是荷尔蒙了。

@野有艾草:回复@率性堂水壶:是呀,这就是表演的克制,内在要积蓄很多的力,但用的时候要节俭的放出来,吊着观众,心甘情愿的跟着演员跑,四两拨千斤,这样整个表演的气质就上去了。

@率性堂水壶:回复@野有艾草:是呀,纯然是世家和土豪的区别。@南方相声迷:回复@率性堂水壶:这东西就像海绵,吸满水的和没吸水的看着就不一样,但是吸太多了流出了就是洒狗血,因为状态没有改变,反倒弄得到处是水,就厌恶了。@率性堂水壶:回复@南方相声迷:我觉得洒狗血是海绵比较劣质不蓄水,洒狗血的演员大多不如懂含蓄的演员用情深,气场大,前者还没到要紧地方呢就漏了一地,而后者还能这里擦擦哪里抹抹积蓄各种脏水然后终于见到水池了,等它开始放水,那是全剧积蓄的各种力量一股脑儿迸发出来,五味杂陈一泻千里的感觉。

@天涯何日君回来:作者说的做到很难,第一点模仿就难,如今绝大多数演员没学到。其实演员有正确的表现力不可能没有感染力,这个不是层次深入,而是因果关系,因为有过人的表现力,才能感染人。有些人有即时感染力,无后续感染力,现场特别好,回去后觉得要是某个点别那么扬就好了,再收点就好了。

@夜夜清辉:我觉得表现力还停留在“告诉观众我在演什么”阶段,感染力是带领观众进入到一种情境中,感染力就是“气场”了。表现力强,把一个角色演得“像”,还不是气场。

@天涯何日君回来:我觉得这个和天分有关系,戏最讲究的是节奏感,最典型如任剑辉。有的人怎么努力也没有,真正的大角儿是天生的,普通的好演员是练出来的。我以前很喜欢茅威涛的《沈园重逢》,后来更喜欢尹小芳的《浪子成龙书房》,那种沧桑,太震撼了,但是小芳又全场很平淡。第一次觉得原来表演是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的,越要激烈,我越是淡淡的演。所以我喜欢尹小芳,她打通了我审美的一个关节。

@夜夜清辉:袁雪芬老师也是这种类型的啊,我觉得她的祝英台也是这样处理,所以始终我更喜欢袁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