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本源才能赢得未来
2017-05-05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杨共乐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批判地吸收一切有益的养分,汲其精髓,取其精华,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总结出来,弘扬起来,使其成为人类精神的指引。
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下文简称“意见” ) ,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为中国未来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设定了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中华五千年历史沉淀,体现民族特质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取向,代表了中国人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认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意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用三个“迫切需要”及三个不同层面来论证和强调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性,既涉及认识的深化,又涉及价值内涵的挖掘,更涉及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构建,分析精到,说理透彻。 《意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明确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为核心理念,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以人为本”的人文观、“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人生观、 “敬祖孝亲”的伦理观、“礼义廉耻”的荣辱观、“人尽其才”“唯贤是举”的人才观等众多精神内涵,在思想学说、道德伦理、典章制度、科学技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俗习惯等多个领域彰显辉煌,创造奇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魂” ,是中华民族连绵不绝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文明持续不中断的内在动力,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意见》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进行了总结凝练,撷精华,得要领,无论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还是中华人文精神都是中华精粹思想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创造力。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批判地吸收一切有益的养分,汲其精髓,取其精华,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总结出来,弘扬起来,使其成为人类精神的指引。这是一项巨大的建设工程——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滋养;深刻阐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需;深刻阐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构成;深刻阐明交流互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重要原因,是这项工程的本质内涵;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这项工程的核心要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明,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使文化的软实力最终转化为国家发展的硬实力,是这项工程的目的所向。 《意见》问题指向鲜明,任务具体清晰,融指导方针于实践措施之中,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纲领。
《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第一次全面系统阐发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意见》的颁布必将大大推动中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对于凝聚人们的共识,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产生重大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确实,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华民族可以大有作为,也应该大有作为、大展宏图的伟大时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传承好,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家园精心建设好,把“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自信坚守发扬好,既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更是时代赋予华夏儿女的神圣使命。唯有不忘本源才能赢得未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焕发出新的力量,为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