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原创话剧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召开

2018-07-03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无

 6月25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召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原创话剧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景小勇,业内专家学者、艺术家、一线创作者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共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议由景小勇主持,他代表剧院感谢各位专家学者、艺术家对剧院工作的一贯支持,并阐明了此次研讨会的出发点和重要意义。他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话剧艺术从题材、内容、表达形式、从业者等方方面面都发生很多变化。今天,我们对40年来中国原创话剧走过的历程进行探讨,正是为了共同展望未来中国原创话剧的发展方向。

研讨会气氛热烈,大家分别阐述了对原创话剧的认识,回顾了40年来中国原创话剧创作的得与失,总结了中国原创话剧的发展规律和艺术特色,并对未来话剧事业的发展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和期望。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作了题为《新时期现实主义戏剧成就及其艺术启示》的发言。作为中国话剧史专家,她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实主义戏剧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对现实主义剧场美学进行了深入分析。她认为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成就,为今后的戏剧发展提供了丰富经验,同时也警示我们要避免简单的机械的现实主义弊端。她以中国国家话剧院今年的重点原创剧目《深圳故事》为例,阐释了真实性、典型性原则在现实主义戏剧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她表示,中国国家话剧院以“原创、艺术、人民、时代”为主题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自2015年创办以来,作为新创原创话剧的高端展示平台,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规模效益和辐射效果。此项活动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一个艺术品牌,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希望其能越办越好,推出更多的艺术精品。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原艺术指导、国家一级编剧李宝群用“三个变化、三个短板”来形容改革开放40年中国原创话剧的发展。第一个变化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戏剧的多元化、多样性。第二个变化是,剧场艺术或者说剧场美学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形式、样式、手段、语汇等方面表现得更丰富、更自由。第三

个变化是观演关系发生了变化。第一个短板是戏剧文学的内涵不够,第二个短板是戏剧界普遍缺乏反思意识,第三个短板是戏剧外部环境比较严峻。另外,他从导演、编剧等方面深入阐释了中国原创话剧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他希望未来的戏剧创作在内容、内涵、形式上都有所突破,希望更多优秀的青年编导投入到戏剧创作中来,共同推动话剧艺术走向新高度。

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原副主编、编审钟艺兵用一句话概括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原创话剧的状态——“在艰难曲折中前行”。他认为一方面要承认中国原创话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要看到成就背后蕴藏着无数的艰辛和汗水。

他从几个方面对中国话剧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解释说明:西方文化思潮的涌进和冲击对中国原创话剧影响较大;电视、电影、互联网、体育竞赛等多种娱乐欣赏方式的兴起,一度造成了戏剧危机,导致戏剧观众流失和减少;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剧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审美品格;过度的戏剧评奖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伤害了戏剧创作的自然生态,影响了戏剧创作的质量;某些戏剧评论呈现庸俗化倾向。

他认为,尽管经历了一些挫折,中国原创话剧阵地上仍然有一批有识之士,有一批有责任和担当的艺术家,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排除干扰,变被动为主动,深入生活、锐意创新,创造了一批超越于往昔的优秀作品。今天的中国原创话剧虽然面临一些困境,但发展前景依然是光明的。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先高度赞扬了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对于原创话剧的重要意义,他表示中国国家话剧院是中国原创话剧的一个根据地,是唯一一个努力支撑着中国原创的国家院团。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是对中国话剧每年一次的阶段性回顾和检验。中国国家话剧院能有这样一种初心,能坚持做下来,本身就是一种壮举。

同时,他针对邀请展的两个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的小剧场话剧《陶里街23号》以及《行者无疆》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话剧创作,对未来的中国原创话剧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最后他谈到,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大意是戏剧是为时代树一面镜子,这个时代如果是喧嚣的,我们舞台上必然喧嚣;这个时代如果是激奋的,舞台上必然是激奋;这个时代如果是小桥流水,舞台上不会唱大风歌。改革开放40年中引起轰动、激越人心的作品,今天只要认真排、认真演,依然会感动人,这就像历史上任何一个经典一样。我们检讨我们的创作,回顾戏剧的发展,向经典看齐,这也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应有的立场和态度。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坦言,作为新世纪以来中国话剧变革与发展的亲历者,他自己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一直从事话剧的经营和管理,对话剧艺术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感同身受。另外,他自己也进行剧本创作,对于话剧创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清醒的认识,他一直努力让自己的创作不要限定太多的条条框框,目前为止创作了70多个剧本,已有50多个上演。

由于身兼创作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他得以更宏观地看待整个话剧界的生态。他对40年来中国话剧的发展进程做了总结和分析,觉得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来梳理。话剧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端,经过二三十年代的发展与起伏,到抗战时期从剧场走向广场以及更广阔的天地,甚至到50年代的国有院团建制,中国话剧始终跟社会、政治、形势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从80年代起,西方的演剧被全面引进,话剧曾被知识阶层和思想界所关注,从而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而在90年代,话剧延续着对于国外戏剧前沿的模仿,却越发变得小众,实验与先锋成为其明显的特征。进入新世纪之后,话剧变得更加精英化、大众化、城市化和中产化,而最近几年,话剧面临更政治化和更产业化的双重问题。作为创作者,我们要经受得住资本的诱惑,懂得处理戏剧创作与权力的关系、与资本的关系、与市场的关系,这些都是当下话剧创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春芳提出,互联网时代的戏剧和新时期戏剧在外部语境上的变化,对新时代的戏剧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归根结底原创应该是指向经典的,话剧原创的根本就在于培养属于这个时代的戏剧家,因为只有大的戏剧家才能引领时代的风气。艺术的敏锐、学养的深度、历史的视野、文化的担当、思想的引领、良知和风骨以及具有感召力的特殊的精神气质,所有这一切才构成了大艺术家应该具备的艺术气质和人格。

戏剧艺术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没有一种艺术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中国话剧正在今天的彷徨和痛苦中酝酿和积蓄它的力量。同时,她还针对“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深入的见解。

青年导演李伯男谈到,中国国家话剧院举办的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连续举办了四届,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尤其是今年的第四届,请来了《立秋》和《父亲》两部经典原创作品。这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向经典致敬、尊重原创的实际行动,很好地回答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原创话剧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的主题和用意。他说他作为观众,观看了此次邀请展中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保留剧目《父亲》,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作为年轻的创作者,在未来的创作实践中,应该站在审视和反思自我艺术人格的高度,从自己艺术创作生涯何去何从的角度,把握机会、深入创作。他认为现在中国的原创话剧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相信中国话剧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晓鹰作了题为《新时期、新世纪、新时代——关于中国原创戏剧“创新”课题的再思考》的发言。他从“新时期”“新世纪”“新时代”三个阶段分析了中国原创话剧走过的风雨历程。

他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观念革命,是建立在学习和反思基础上的自我更新。对于戏剧而言,这个学习既是对西方的观念、方法、流派、主义的学习,也是以新的视角、新的理解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戏剧美学的再学习、再认识、再发现。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新时期戏剧”,是中国戏剧界思想活跃、创造力解放的10年。创作者在不断反思中国话剧在“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长期影响下积累而成的创作思维公式化、概念化的垢病,并且试图打破现实主义创作的唯一性。“新世纪戏剧”的话剧舞台丰富多彩且有许多深度创作,我们已经在现实主义的坚实基础上扩展出了广阔的伸展空间,已经具有成形的现代样态、开阔的国际视野,当然也具有像样的娱乐身段。

他认为新时代戏剧的根本问题还是创作问题,要突破在创作中妨碍我们更好地表现人的深刻性、复杂性、独特性的思维模式,突破公式化、概念化的藩篱,突破政绩化、功利化、浅薄化、庸俗化的羁绊,以争取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表达的自由。他还提出中国原创话剧的文化任务是要“讲好中国故事”,要塑造有生命质感的中国式人物形象,表达有文化深度的中国式情感哲思,而且要使用和发展中国式的艺术表达方式来进行这样的塑造和表达,要在舞台艺术表达中力图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风采,创造一种中国式的诗化舞台意象,进而达到中国原创戏剧总体性的美学目标——诗化现实主义。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田沁鑫作了题为《新时代戏剧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的发言。她强调当代艺术工作者是有时代使命和责任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戏剧创作者应该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坚守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不忘初心,创作出符合新时代精神的优秀戏剧作品。她将自己的戏剧创作大致分为四个方面:小说改编话剧、现实主义原创话剧、古典名著重排和戏剧探索剧目。她对中国原创话剧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高度重视中国文学的重要性,尊重中国文学的力量;第二,中国戏剧创作者需要了解中国戏剧的历史、发展和传承;第三,以人为本,创作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优秀戏剧作品;第四,让科学进入戏剧,建构工程化舞台视觉技术的可能。

她表示,愿意与其他的导演们一起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为实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符合中国国家舞台艺术形象的戏剧作品而勤奋探索,也为中国戏剧输出世界而努力!

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白皓天表示,文艺工作者要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作为一位青年导演,他结合自身经验,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谷文昌》以及《共同家园》两部现实题材作品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收获和感想,进一步强调了深扎工作对于当前话剧创作的重要意义。

最后,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总结致辞。

周予援首先感谢各位前辈专家的到场,并高度赞扬了与会专家的发言。他认为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回顾和展望,对40年来中国原创话剧得与失的探讨,特别是对原创话剧的创作规律及艺术特点的总结,一定会对未来的话剧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对中国原创话剧的未来充满信心,也希望与专家们携手并进,共同为中国话剧以及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他指出,剧作家和院团如何在意识形态上进行把握,是目前剧目创作的关键。剧作家在进一步提升艺术水平的同时,也要增强政治、思想、社会等方面的责任。

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已经推出了四届,今后还会继续举办下去,在作品的思想深度上、艺术水平上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中国国家话剧院将坚持“开门办院”,继续发掘优秀剧本和剧作家,让更多的艺术工作者加入到原创话剧的队伍中来,创作出更多让观众喜闻乐见的话剧作品。

文字整理:袁丹璐  图片摄影:曹志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