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精神火炬,勇攀艺术高峰
2018-07-24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曾 婕7月19日,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迎来第五场,也是最后一场优秀舞蹈节目展。在20日上午举行的研讨会上,专家结合第五场上演的15个节目,集中讨论了现实题材创作和传统舞蹈创新问题。
现实题材创作要高举精神火炬
“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在发言中援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鲁迅先生的这一名句。他认为,之所以在当下提倡舞蹈的现实题材创作,主要是基于当下所普遍存在的精神困惑、信仰危机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文艺要高举精神的火炬,建立信仰力量,照亮人民前进的方向。”冯双白说,“这是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的核心要义。”
冯双白进一步指出,虽然当下也出现了一些现实题材作品,但依然缺少思想的深度和高度,难以真正担纲起高举精神火炬的作用。另一方面,现实题材不等于现实主义精神,我们对于现实主义精神的理解不应当局限,像独舞《程婴救孤》这样的传统题材同样可以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茅慧认为,“程婴救孤”这一故事的关键在于“舍生取义”的深厚精神内涵。程婴在取与舍的强烈内心矛盾和冲突中做出了选择,这样的大爱和大义所抵达的道德制高点,无疑并不受古代的时间局限,而完全可以发挥其在当下的精神引领作用。冯双白说:“我们今天的创作呼唤在思想和道德的制高点上体现出来的艺术形象的独创性和独特性,并将其落实于舞蹈核心动作语言和动机创造。”
传统舞蹈的当代表达
第五场展演中有9个民族民间舞作品,其中不乏脑洞大开的创新之作,如群舞《喜鹊衔梅》。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吕艺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托物言志之作,将喜鹊和梅花这两个有着美好、吉祥寓意的象征物结合在一起,意义深远;而这一舞蹈的独特性最鲜明体现于“雅”与“俗”的反差,说它俗也很俗,说它雅也很雅,既可能是缺点,也可能是特点。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主任张星在评价独舞《我的牧场》时,充分肯定了作品对于蒙古族舞蹈技巧的提炼以及舞蹈和人物形象的融合,“演员把草原上快乐的牧民这一形象表现得非常鲜明,每一个细节和表达都能充分体现出对人物情感的刻画,非常具有感染力。”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原院长蒙小燕在评价群舞《华热哇·礼赞》时认为,该作品用“礼”的主题贯穿,通过盛装礼、乡礼的舞蹈呈现,“让观者看到编导对故乡的深厚眷恋之情”。
不断打磨 力创精品
专家同时也指出,一些参演作品创意不足,仍然需要进一步寻找到作品发生与发展的动力,比如三人舞《跳菜随想》,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认为该作品把跳菜做成道具,去掉了原生形态中跳菜的难度,然而想要“假戏真做”是困难的,目前这个道具“稍微玩过了一点”,如果该作品想要继续往前发展,“最关键的不在于跳菜,而在随想,如果能让观众看到想什么,作品就成立了”。原总政歌舞团团长、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左青在评价群舞《闯海人》时指出,作品对“闯海”形象的表现较为鲜明,然而“在情感表现上太过平淡”,“闯海有生有死,如果把妻子期盼远方的闯海人平安归来的场景穿插在闯海过程中,将会更加具有情感上的震撼力。”许锐在评价《高粱·红》时认为,该作品“找到了高粱和舞蹈之间的契合点,从而脱离了原有东北秧歌的套路,塑造出了崭新的舞蹈形象。”然而作品从慢板到快板的节奏转换仍然缺少内在的情感动力推进,仍然具有从形象到意象的开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