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版《曹操与杨修》:戏曲电影深度交融的新探索
2018-11-21 发表|来源:光明网|作者:王鑫 薛晋文随着3D全景声电影《曹操与杨修》的上映,这部诞生于30年前的作品,得以再次出现在观众视野。《曹操与杨修》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和言兴朋两位先生主演,滕俊杰先生担任导演,借助目前最先进的3D全套实拍摄影设备,以及最新的杜比全景声制作流水线技术,原班人马重新登上大银幕,电影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国内观众的关注。
从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中国首部彩色电影《生死恨》,到五十年代轰动一时的外交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再到今天的3D全景声的《曹操与杨修》,中国电影从诞生起就与中国戏曲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每次的交融与碰撞都会产生新的火花,于是,戏曲电影也成了中国电影里一种特殊的存在。戏曲电影是两种艺术形式结合的产物。两者的结合是否能够发挥各自艺术的长处,带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是人们关注戏曲电影的焦点问题。
腾俊杰导演在采访时特别强调,本片遵循“京剧为本,电影为用”的制作原则,不断克服舞台演出的局限,扬长避短。3D版《曹操与杨修》别具一格地将技术与戏曲相结合,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传统戏曲的长处,尤其在戏曲的视、听两方面的延伸更为明显。从视觉方面来说,通过3D技术放大与背景虚化的处理,演员的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被看得清清楚楚,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都是最佳视角。一脸之戏在于眼,中华传统美学讲求“传神写照尽在阿睹”,观众可以清楚地通过主人公的眼神洞察人物的心思,是3D技术使戏曲的这一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不仅如此,通过3D技术营造的赤壁之战、从观众头顶掠过的羽毛箭,以及郭嘉墓前爆裂的碎片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一句话,主观视角的电影叙述手法,让观众更具沉浸感。从声音方面来讲,杜比全景声系统的运用,使京剧表演中的文武场声、演员唱念均可作为独立的音频而存在,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5.1、7.1声道的概念,通过结合影片内容,全方位、多角度、更真实地营造出由远及近的动态音效,让观众实现“身临其境”一般的观剧体验。
新技术载体的传播优势是这部电影带给传统京剧的第二份礼物。众所周知,当今戏曲电影有排片难、卖票难、放映难的问题,3D版《曹操与杨修》却是个特例。影片在上映之初,排片以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为主,然而随着好评如潮,中小城市也逐渐要求影院排片。以山西太原为例,许多年轻人在网上呼吁,促使影院增加了的排片量。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年轻观众对超一流的表演艺术大师和高科技的承载方式很感兴趣,这也为年轻一代走进传统戏曲搭建了一座桥梁。
展望未来,戏曲内核和电影手段的深度融合之路任重道远,扩大戏曲电影的辐射力和传播力依旧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其一,摄影与剪辑方面,由于影视语言里每一次的剪切都会造成断裂,让观众出戏,希望尽量以一镜到底的方式呈现,慎用中近景切向特写。其二,3D技术拉近了电影与观众的距离,也放大了观众能看到的一切,这与传统舞台演出的观演模式差别很大。电影里的衣服褶皱和酒壶的花纹都能被看得清清楚楚,因此对于服化道的精致程度要求更高。其三,在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时,可以适当用有层次感的光影叙事,而不是单纯使用通堂亮的方式来呈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D版《曹操与杨修》为传统戏曲的创造性转换,以及创新性发展做出了榜样和示范,再次证明了戏曲和影视之间有着广阔的融合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戏曲电影的春天离我们不远了。
(作者王鑫系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讲师,薛晋文系山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