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宁武关下古庙会及民俗文化初探

2020-09-07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齐文义

作为宁武关文化中的特色文化现象,宁武庙会文化历史悠久,是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内容丰富,与戏剧演出、儒学教化、集市交易紧密结合,极有文化和旅游开发的价值。

长城脚下阳方口镇阳方村日照寺庙会
东马坊乡物资交流会
雷鸣寺庙会

“庙会亦称‘庙市’,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辞海》)。也可以说,古庙会是祖先为后人留下的一个不是节日的节日。

宁武地处山区,县不算大,但不少村子都曾有庙。许多庙都举办传统的庙会,届时十里八村的人会如潮水般涌向那里,看戏、购物、走亲戚、见世面、传信息……

宁武庙会文化历史悠久

在宁武关下的宁武县,一年中最早的庙会是余庄乡上余庄村二月初二庙会。东寨雷鸣寺农历四月初八的庙会,在当地更是闻名遐迩。道情、秧歌、晋剧、北路梆子争相上演,让当地百姓过足了一年的戏瘾。令人难忘的是1938年的那次庙会,宁武县早期共产党员王子阳和唐柏山利用开戏前的空档,登台表演宣传抗日的小节目,点燃了老百姓抗日的怒火,许多年轻人报名参军,走向抗战前线。

地处东寨镇的雷鸣寺,因汾源之水响声若雷鸣而得名。东寨不仅村大人多,且驻地机关、厂矿多。早些年是管涔山林业局的机关驻地,附近有四个国营林场,是全省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南来北往,调运木材的人员和车辆,让东寨镇分外红火。

雷鸣寺的脚下,便是三晋母亲河汾河的源头。

为了保护水源,保护水质,东寨镇关了化肥厂,停了电厂,下马了煤矿,并持续整治环境,加快汾源景区道路、街巷、商铺的硬件建设,着力提高居民文明素养。当地百姓真正享受到了绿水青山带来的实惠,东寨也因此成为全国卫生乡镇。

雷鸣寺,原是一座有200余间房子的建筑群落,相传东晋高僧慧远的师傅道安,曾驻寺讲《放光般若经》。打那之后,雷鸣寺在晋北盛极一时,成为名刹。四月初八,传说是释伽牟尼的生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举办庙会,祈求平安。

这一天,薛家洼乡尹庄村牛心寺和西马坊乡岔口村也有庙会举行。

长城脚下暖水湾村娘娘庙的四月十八庙会,与雷鸣寺庙会齐名。

当年庙会时,剧团、马戏团、杂技团,耍猴的、卖艺的、玩西洋景的都来了。简陋的帐篷一个挨一个,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小食品、小玩具,穿的、用的,样样俱全。炸油条的、卖粉汤的,麻花、油食、三尖子,叫人直流口水。邻县的百姓、宁武城的市民、邻村的群众,都不约而同地来赶庙会。

白天开戏前,那些衣着整洁的女人们准会登上羊肠小道,到娘娘庙烧香求神,或希望娘娘保佑早生贵子,或祈愿孩子免生灾难。

娘娘庙镶嵌在村后石山的山腰中,乘车远眺,似空中楼阁,时隐时现。庙里供奉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碧元霞,也就是泰山奶奶。

大人们爱看戏,小孩子们最大的奢望就是能看一场马戏演出,吃一根热气腾腾的现炸油条。

令人遗憾的是,有一段时期上述庙会停办了。

1979年,应当地群众之呼声,阳方口公社以物资交流会的形式恢复了庙会。唱戏的舞台也由暖水湾改在阳方口。暖水湾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年少时,我跟着大人们到暖水湾赶过会,参加工作后又在那里工作,并亲自参与了交流会的组织领导工作。

宁武庙会极具地域文化特色

曾经的宁武庙会,凸现出当地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也凝聚着浓浓的亲情、友情、故土情。惩恶扬善的戏曲故事也于潜移默化中规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举止。

旧时,东马坊乡柳子岩村的关老爷庙,东寨镇东寺村的广济寺也是在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举办庙会。

东寨镇代家阳坡老爷庙庙会在五月初六举行。涔山乡大石洞村玉皇庙庙会在五月初八举行。

五月十三传说为关老爷磨刀日,这一天有涔山乡小石洞村关老爷庙、新堡乡新堡村、薛家洼乡宽沟燕水梁老爷庙、东寨镇三马营村关帝庙四个地方都办庙会。

传说玉帝让关公专管风、雨、雷、电之事。关公受命后,呼风唤雨,人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于是,各地修了许多关帝庙,感恩关公。但此事惹起南海龙王的嫉妒。南海龙王趁关公外出不在南天庭之际,便翻起浊浪,吸尽江河溪流之水,致使庄稼干旱枯萎。面对此情,各地农民纷纷到关帝庙烧香,祈祷降雨。关公得知此事,连夜向玉皇大帝奏本,请旨擒服妖龙,为民除害,玉皇准奏。关公立即率领天兵,于五月十三在南天门外磨青龙大刀,那磨刀的水便洒落在人间。于是,民间便留下了五月十三是关老爷磨刀日的传说。

五月,正是幼苗生长的时期,也是季节干旱期,善良的人们通过举办庙会祈求苍天降雨。也许,这就是当年百姓抗旱的唯一措施吧!

五月十八,是石家庄镇阳房村的昌宁寺庙会。昌宁寺属金代建筑,神位台骀。《左传》记载,台骀是汾河之神。后晋天福六年,被封为“昌宁公”。《山西通志》记载,宋朝时又封台骀“灵感玄应公,赐额宣济”,开始祭祀台骀。

台骀和大禹一样,是远古先民战天斗地、改造大自然的代表。当年台骀在这里治理水患,将河道取直固定,取名定河,去世后葬于此地。后人在此建庙供奉台骀公。每年五月十八,这里要举办庙会,会期三天。其实,这昌宁寺是定河、阳房两村共有、共管的寺庙。庙会时,两村村委会抽专人负责会期经费开支等各项工作。每逢初一、十五,这里总要开庙,迎接那些远道而来的香客。

五月十九,是凤凰镇神堂沟村兴添寺的庙会。神堂沟是一个文化村,历年来文人辈出。

五月二十三是圪廖乡圪廖村庙会。夏至日是东寨镇二马营村广庆寺庙会。牡丹盛开之际,是县城延庆寺的牡丹会。

六月初一,有化北屯乡李家庵村佛祖爷庙会。由李家庵、崔家沟、丁家沟三村联合组织。六月初六,就有七个庙会,分别是薛家洼乡盘道梁村城隍庙庙会、石家庄镇潘家湾村龙泉寺庙会、西马坊乡西马坊村关帝阁庙会、怀道乡庙岭村财神庙庙会、寺湾村奶奶庙庙会、上官庄村龙王庙庙会、化北屯乡蒯屯关村中山阁玉皇大帝庙庙会。

六月中庙会缘何特别多?民间有两种说法,一是“六六”大顺,预示一年通顺。另有传言,六月六为“虫王节”。六月初正是农作物生长而虫害最多的时期,此时雨水不多,庄稼易生虫害。若有雨,可以抑制害虫滋生。于是,人们宰牲、设供举办庙会,祈求龙王降雨。

六月十五,有余庄乡马营海海瀛寺庙会。马营海庙会,是六月庙会中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庙会。其时,观众既可逛庙会,又能游览天池,戏水、划船。

六月十八,有化北屯乡山寨村关帝庙和余庄乡苗庄村庙会。山寨村子不大,庙却很大,整整三串大院。日军侵华期间,在山寨修炮台,寺庙遭到毁坏。如今新戏台是潞宁煤业公司为村里新建的。而苗庄庙会,已停了有些年头。

六月十九是怀道乡谢家坪村庙会。六月二十四,怀道乡洞洼庙会,又是一个以祈雨为主的庙会 。传说,有一年夏季,洞洼周围的村庄久旱无雨,庄稼枯萎。村民们纷纷祭神求雨。邻村上下的手工艺人投工出力,修起龙王庙和戏台,还开凿了三个石洞,有一石洞中竟挖出泉水,人们说这就是龙王水。

为感恩龙王,在竣工那天即六月二十四举办了庙会,请戏班子唱了六天戏。期间,天空乌云密布,连下了六天雨,当年庄稼获得了丰收。

打那以后,每年六月二十四都在洞洼举办庙会,一直流传至今。

六月二十八是化北屯乡宁化村洞湾庙会。宁化村就是历史上的宁化城、当今的宁化古城。专家考证,宁化古城是我国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小型宋城。解放后,这里是区公所、乡政府、人民公社机关驻地。20世纪90年代后期,撤乡并镇并入化北屯乡。机关搬走了,但万佛洞依然存在。

洞湾庙会是汾河滩上一个妇孺皆知的庙会,似乎每年都要举办。几年前,村里新建了大戏台,为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

下半年,庙会相对少些。

七月初一,是长城脚下阳方村日照寺庙会。十多年前,村民集资在原龙王庙的基础上新建日照寺。石家庄镇吴家湾村庙会是七月十五。

明清时代,县城延庆寺的龙华会,是佛事规格最高的庙会。据说是明王朝“钦命”,清朝皇帝“赐传”的庙会。全名为“法界圣凡水陆普渡大斋胜会”。龙华会每隔十二年举办一次,会期通常为一个月,正日为七月十五中元节。清光绪十年七月延庆寺的龙华会,由临济宗第四十一世传人、延庆寺正席莲灯禅师亲自主持。外地的僧人、游人、商人云集宁武城,让凤凰城因此沸腾了起来。延庆寺龙华会,一直延续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古庙会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后,宁武县城的物资交流会取代了庙会。每年春秋季,在和平街或东关河堰上临时搭台进行。改革开放后的那些年,每年八月一日,在职工体育场进行。那里有两座固定的戏台,通常有两个剧团同时进行演出,会期七天。省晋剧院的王爱爱、田桂兰、马玉楼、冀萍,晋中晋剧团的张鸣琴、王万梅,吕梁晋剧团的宋转转,大同晋剧团的杜玉梅,原雁北北路梆子剧团的张彩萍,忻州北路梆子剧团的贾桂林、李万林,以及当时一枝独秀的太原市豫剧团,还有小香玉、宋雪梅等名角都曾应邀前来演出,让宁武人大饱了眼福。

新兴的物资交流会活跃了市场,繁荣了经济。细微之处,密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

如今的宁武城,天更蓝、街更宽、楼更高、树更绿、花更艳、水更清,昔日煤城已是国家卫生县城。

宁武关下古庙会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