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城市戏曲演艺市场彰显新活力

2023-11-05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汤晔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文化发展和文旅融合的深入,我国城市戏曲生态呈现丰富多样的新现象,戏曲演艺市场彰显嬗变、重塑的新活力,让城市文化焕发旖旎风姿。

第一,以剧场为主体的名角演出广受欢迎,成为城市戏曲演艺市场繁荣的亮点。今年举办的第十一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就迎来了众多戏曲名团、名家,如上海京剧院当家老生李军特邀北京京剧院著名青衣张慧芳联袂演出《四郎探母》和《红鬃烈马》,突破地域,强强联合,让骨子老戏以深永魅力赢得戏迷的青睐;如浙江婺剧院再访江城,以杨霞云、楼胜为代表的婺剧新秀凭借精湛的技艺征服了大批本对婺剧不太熟悉的观众。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期间,改编自同名电影的京剧《新龙门客栈》临时加演却仍然一票难求,上海京剧院梅派青衣史依弘在该剧中一赶二,同时饰演金镶玉和邱莫言,其名家风采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戏曲是角儿的艺术,唯有依托经年累月的练习、精益求精的磨砺,才能成就舞台上的触处生春。戏曲表演艺术家以其丰厚素养不仅得到传统戏迷的认可,也因贯注创新精神和现代理念而引起大学生、青年观众新群体的广泛关注。同时,随着制作精良、符合当下审美趣味的作品的不断呈现,小剧场也逐步汇聚了稳定的受众群体,成为戏曲在新时代回归大众娱乐文化的重要途径。

第二,除现场热烈的观剧气氛外,戏曲在城市中的传播更是通过融媒体的多路直播而传扬广远,产生深远的影响力。如今年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地方戏曲(南方片)会演精彩纷呈,通过“文艺中国”“楚天云剧场”“一通文化”等多个平台进行网络直播,成功发挥了现场演出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效力,增强了地域性会演的辐射力和美誉度。当下的戏曲传播已然注入了充分的数智动能,戏曲与现代科技、网络媒介的融合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此外,线上传播市场化的可行性也得到验证。如8月6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推出的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在线上付费直播,吸引近千万人次观看。线上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并培养了潜在的线下观众。

越剧《新龙门客栈》

第三,数字技术已然成为新时代赋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力量。比如,依托于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开展的“青研计划”,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在抖音上线的“戏犹记”以青年科研人才为主力,充分开发利用各省区市艺术研究院所、院团所藏的珍稀艺术影像资料,顺应现代传播的新趋势,试图以丰沛的资料、专业的导赏、系统的科普在现代传播语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其前景颇为可观。

第四,戏曲的边界也被进一步延伸。音乐跨界活动将昆曲、京剧、评弹、粤剧等纳入视野,探讨国粹新风尚,以《武家坡2021》为代表的京韵民谣火爆出圈,戏曲和音乐的艺术跨界尝试风生水起。

第五,民俗化景观和地方性体验在现代文化格局中具备独特意义,城市戏剧文化生态的“绿色”延展与溢出效应尤其值得关注。如藏身于西安热门景点回民街的关中古宅高家大院中的华阴老腔驻场演出,为沉寂许久的古戏台增添了生气。同时,院内还有皮影戏和提线木偶的表演。传统民间艺术因其丰厚的历史底蕴、生动的民间意趣、精巧的技艺绝活代代相传,成为富有特色的城市名片。

实景版昆曲《浮生六记》

第六,文旅融合的日渐深拓为戏曲创设了拉近与大众的距离、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新语境,为其带来了多维重塑的契机。在近两年大热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中,“覆斗书场”“老院子”小剧场汇聚了艺术家对豫剧的坚守热忱以及观众对豫剧的喜爱,将其款款流溢,既夯实了戏剧幻城的传统文化积淀,又搭建了普通观众接触戏曲的平台。此外,苏州沧浪亭上演的实景版昆曲《浮生六记》、武汉汉剧院在黄鹤楼景区的驻场演出等,也不失为文旅融合探索的典型案例。

城市戏曲演艺曾经的辉煌展现了戏曲的文化魅力,城市戏曲演艺在当下的发展与衍变张扬着戏曲的连续性、创新性。追求永不止,古韵绽芳华。在新时代文化语境中,城市戏曲艺术节、城市广场演出、文旅融合创意展演等方兴未艾,多维并举,戏曲传承发展前景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