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演出为中心环节,院团长要这样管理好“我的团”
2023-11-17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宋官林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院团管理,这是一个非常崭新的课题。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了“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指导,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加上这两年中国演艺市场发生的深刻变化,包括人民群众对舞台艺术追求的大面积爆发和剧场院团的界限逐渐被打破,让我对这个崭新课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作为院团长要把握院团的管理规律和特点。回顾我的院团管理历程,其实院团负责人主要就是承担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创作,二是演出(市场),三是人才,四是民生。创作是中心任务,要把优秀剧目保留下来、弘扬下去,要创作出载入院团发展史册的优秀作品;演出是中心环节,演出既是创作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创作成果的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期待的具体实现;人才是基础,有了人才才能完成创作,才能完成演出,你有好的创作、好的演出,才能够更好地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民生,一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期待,二是满足你所在院团演职人员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这就需要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一是重点创作与演出活动的关系。现在国有院团基本围绕着三年一度的“‘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重大评奖和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这样的重要展示活动来组织创作,那么就要解决好创作参评后的演出问题。不能新剧目参评后就刀枪入库,也不能老戏老演、老演老戏,而是要积极探索新剧目如何跟市场接轨的问题。二是要处理好拔尖人才和院团管理的关系。有些优秀人才迷恋舞台,对管理不感兴趣,是艺术生产的亮点,同时也可能是管理中的难点。如何破解这个问题需要智慧。三是协调好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关系。院团经常会有一些要完成的重大创作或演出任务,这是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但从剧种传承、人才培养等角度出发,也需要有一些自选动作。四是处理好艺术风格与创新创造的关系。在编剧、导演等主创团队多是外请的今天,院团长一定要把握好剧院风格、剧种特色、剧目特点这三个环节。过去湖北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京剧《徐九斤升官记》、上海的舞剧《小刀会》、山东的京剧《奇袭白虎团》等,都是当地艺术家创作的。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大家经常外请名编名导名专家,很有可能会跟剧院固有的艺术风格有较大差异。一些“飞来”的主创,他们往往没有时间去研究院团的历史沿革和风格特色。有一些成功的实践,他们的经验值得关注,值得总结发扬。比如上海京剧院从《曹操与杨修》开启了创作浪潮,他们的上下游,他们的编剧、导演经常都是上海的;还有河南豫剧院以《程婴救孤》为代表的一系列精品力作,主创基本也都是河南的,这样作品才能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正在杭州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北京人艺演《雷雨》,演员不戴麦,谢幕很朴素,大幕拉开一看就是北京人艺的风格。辽宁人艺演出《天算》,编剧孙浩、导演宋国锋、舞美设计王继厚、灯光设计关中奎都是辽宁和辽艺的,由李默然先生创立的“关东演技学派”的特点特色扑面而来。我们的重点院团特别是“天下第一团”,一定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艺术特色。这是血脉,是多元文化交流中的立命之本,是不能丢掉的。
其次,要把握艺术创作的规律和特点。关于创作的标准,大家经常会说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我认为,这是一个创作方法过程中的要求,新时代文艺作品在创作完成之后要达到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怎么才能实现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必须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要出人、出戏、出效益。
我们同样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剧目与时代的关系。剧目与时代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当代剧目跟当今时代的关系,如果历史的、传统的题材剧目在剧目精神上跟新时代有内在联系产生时代效应,也是有益的创作实践。比如,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正在演出的《燕翼堂》《鲁镇》《钱塘里》等,不一定都是表现当代生活。无论是表现近代史,还是文学名著改编,表达出的思想追求和精神力量,在新时代同样产生共鸣。二是要研究剧目与市场的关系。目前戏曲领域的爆款剧目还寥若晨星,一些剧目也跟市场较为脱节,为什么?我认为,有一点我们没有处理好,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的剧种适合反映现实生活,有的剧种不太适合。这需要有客观的认知,要持审慎的态度,精准选择、精准施策、精准推进。要解决传统与时尚的关系。戏曲艺术的表现方式不能够单纯追求时尚,但我们对传统艺术的传播方式、宣传方式一定要追求时尚,要打开视野,去突围、破圈、迭代。上海歌舞团创排舞剧《朱鹮》是一部讴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没有去套用理念、口号,而是注重彰显舞剧本体艺术的魅力,受到国内外观众热烈欢迎。戏剧艺术创作的审美境界应该是主创人员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思考、独特的表达,而现在主题先行的现象亟待改变。陕西人艺围绕茅盾文学奖作品进行改编,解决了作品深刻性的问题,成为话剧舞台当中的一个现象。辽宁芭蕾舞团积极探索芭蕾中国化的表达方式,在国际、国内的赛场上频频摘金夺银。他们创排的《铁人》,被誉为“200多年世界芭蕾舞史上的第一部工业题材作品”,还推出了新古典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我们要多关注这类现象。
最后,要把握演出市场的规律和特点。现在演出市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观众分化特点越来越鲜明。从人群看,中老年人是戏曲的基本观众,年轻人喜欢时尚的东西。从类型看,则包括文旅演出、传统演艺和沉浸式演出、剧本杀等新业态类型,分别吸引不同观众。二是剧团、剧场和演艺机构,包括艺术院校的内涵外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族舞剧《红楼梦》是江苏大剧院制作排演的,采取电视剧制作的方法,剧院作为出品方出资,然后找编导、编剧等主创,招募舞蹈团。像北京巨龙文化,从《德龄与慈禧》到《俗世奇人》,他们是出资人,天津人艺是合伙人,然后全国巡演。这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现在中演院线、保利院线、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广州大剧院等都成为剧目的制作单位了。这些情况,都是需要仔细研究、深入把握的。
演出是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验艺术创作成败的重要坐标。做好院团管理,就要以创作为中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以人才为重要基础,以民生为重要保障和工作目标。因为这样的责任和担当,就尤其要研究把握院团管理规律、艺术创作规律和演出市场规律,不断提升院团科学化管理水平,进而在演艺行业发展中更好地勇立潮头,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是作者在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促进行业协作共建戏剧生态”全国戏剧院团管理新业态新模式论坛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