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戏曲舞台布置不应妨碍演员表演

2024-01-04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孙书磊

与话剧、舞剧、歌剧等其他舞台艺术相比,戏曲对舞台的要求有其独特性,即戏曲要求舞台遵循简约的原则。然而,部分现代舞台基于追求华丽富赡而出现的道具布置繁琐、机关设置过多、多媒体使用过度和声光控制失衡等现象,与戏曲表演美学产生了明显的冲突。这是当下戏曲舞台实践者必须认清且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道具布置繁琐,是现代舞台的常见之疾。道具充斥舞台,不仅挤占演员的空间,还影响演员身段表演的发挥。如在传统舞台上,戏曲演员可以通过自身的身段表演完成上下楼、进出门等动作,而现代的部分戏曲舞台较传统舞台多置了不应有的楼梯和门框门槛,演员不必做虚拟的上下楼、进出门动作,只需做实际生活的上下楼、进出门动作即可,观众的空间想象和演员的身段美不复存在。

舞美道具多置机关,是现代舞台追求的一个重点。现代舞台因不满足固定舞台的水平视角而在原固定舞台上铺设带有电动机关的外加台面,做出一个呈斜坡状的可以左右、上下、前后电动移动、转动、分离、拼接的新台面。众目睽睽之下非常明显地移动舞美道具,必然牵引观众注意力,将观众从戏剧的情境中拽出,破坏戏曲情境,削弱舞台感染力。

充分采用多媒体手段,是现代舞台的新趋势,且已势所难免,其中常用手段是播放投影。这不符合戏曲审美原则。如在演签订契约时,会将契约内容投影到幕布之上,使观众看到契约具体内容,但必然使观众只看幕布上的内容,而无暇欣赏演员拿到契约时的情感变化,从而剥夺了观众的艺术想象机会,不利于培养戏曲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

不恰当使用声光技术,是现代舞台的又一痼疾。传统舞台使用原始声响和固定光源,而现代舞台则为凝聚叙事重点、强化独特视角,倾向于尽可能使用新式声光技术。如主旋律音乐普遍使用交响乐配器,过场曲采用非戏曲、非剧种唱腔和旋律,歌谣又俨然成为近年部分戏曲舞台实践的标配,这些都减弱了戏曲的魅力。

笔者认为,现代戏曲面对现代舞台时,出现诸多有悖于戏曲审美原则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对戏曲写意属性的认识不足。戏曲讲究写意,不追求写实,它通过演员的唱词描述、声情表达和肢体表演来唤起观众的时空想象。戏曲时空不遵循西方戏剧(话剧)的三一律,而采用流动原则,即根据需要将现实时空压缩或拉长乃至改变,所谓“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牡丹亭·惊梦》),充满诗性意味的剧场时空何须写实舞台布局?相反,在舞台的实体设置之下,舞台叙事视角过多,观众无法专注观赏演员在举手投足之间所传达的情感。

二是过分倚仗现代舞台布置,也是对观众的艺术欣赏能力的小觑。即便导演认识并认同戏曲写意的属性,但由于怀疑观众对戏曲写意的理解力,所以仍然试图通过借助舞美装置、声光电技术来帮助观众理解剧情和人物,致使客观上的画蛇添足,给内行的戏曲观众造成了欣赏时的不适。

对戏曲而言,“一桌二椅”的简约精神须要坚持。舞台的简约最早可能缘于宋元戏曲兴起时代的经济条件,彼时梨园没有置办丰富的舞台“砌末”的条件,但这为演员表演的自由发挥预留了空间,并造就了戏曲虚拟写意和身段表演的美学准则。这一准则要求戏曲舞台尽可能少用道具布景,谨慎使用多媒体、声光技术,使舞台叙事能够聚焦于承担第一叙述任务的演员身上,不特意制造全知叙事效果,更不挤压、影响演员表演的自由空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古人对声乐的特别重视对于今人处理戏曲在现代舞台上的呈现方式仍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