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

2024-04-26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利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在艺术与科技的相融互促之下,新质生产力推动了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重构了传统的艺术创作模式和创作手段,以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催生了新的艺术业态、推动了新的艺术创造,在拓宽文艺空间、传播文艺作品、汲取传统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质生产力拓展了文艺发展新空间

人类艺术的创作与发展大致经历了“纯手工艺术”“工业化艺术”“数字化艺术”“共创化艺术”等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纯手工艺术创作,没有外在的科技手段加持,比如传统书法、手工绘画与雕塑等。第二个阶段是机械设备发明以来,产生了一些新的艺术形态,比如胶片摄影、胶片电影时代的艺术呈现。第三个阶段是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助力艺术创作,解放了生产力、改进了生产工具、丰富了生产关系、提升了生产效率,比如网络文艺时代数字媒介的广泛应用。第四个阶段是在AIGC的驱动下,艺术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算法共同完成创作,高科技与艺术相融互促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比如通过Sora赋能生成视频,通过AI工具创作油画作品等。这几个阶段的艺术作品,在审美价值、用户接受、市场关注方面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而是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艺术作品中的融合程度即“含金量”不同。从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来看,第三阶段的艺术创作逐渐向新质生产力靠拢,第四阶段的艺术创作呈现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特征。

《冰雪五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新质生产力极大地拓宽了文艺新空间,推动各艺术门类的互融互通变得更加“无边界”“零耦合”。龙年年初Sora文生视频模型生成的1分钟高清视频中人物肌理、灯光照射、水面呈现等细节的精细程度已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这无疑将会给影视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和产业重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冰雪五环》利用AI技术对中国传统水墨画进行解构与重塑,呈现出由人工智能实时创作的“黄河之水”动态画像。岭南新民谣《从南开始》用人声采集和AI技术,完美再现歌手蒋凡美妙的人声。《深AI你》以舞剧的方式呈现了人工智能和人类情感的深度连接。以AIGC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作为艺术与技术相融互促的重要催化剂,必将在拓展艺术新空间、开创艺术新境界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深AI你》

新质生产力塑造了文艺传播新使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数字人是一种虚拟人物,可以通过计算机图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产生出高度逼真的虚拟形象。数字人是数字技术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一种呈现方式,代替了传统文艺工作者从事的相关工作,以高逼真的形象成为文艺名家的代言人,在音乐、戏剧、影视、文博、传媒等行业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如2024年AI音乐人工智能音乐会通过数字人指挥实现了交响乐的呈现。由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推出的“梅兰芳孪生数字人”,实现了跨越时代的京剧演出。《流浪地球2》塑造了拥有过目不忘记忆储存的数字生命角色“图丫丫”,实现了逻辑意义上的永生。数字敦煌文化大使伽瑶作为首位数字讲解员,带领观众领略敦煌文化的无穷魅力。数字人作为文艺作品的代言人,规避了传统艺人形象因道德“塌房”导致作品受到“连累”,也以独立版权的形式避免了侵权发生。

《流浪地球2》

数字分身是依据真人形象创建的数字人,根据不同的功能模块和应用场景拥有不同的产品形态,主要运用于影像产品中。随着人们获取信息快餐化、分众化、智能化,传统的文字传播逐渐乏力,短视频助力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人物的深度挖掘,已逐渐成为主流传播形式,传统文艺评论借助短视频及新媒体平台也提升了评论的传播力、抵达率。文艺名家访谈、影视作品评论、文艺现象探析的短视频化,逐渐在重构传统的视频拍摄、剪辑制作行业,虚拟人物在短视频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大众对于文艺名家和评论家的出镜率需求越来越多,数字分身作为真人版“虚拟主播”,逐渐分担了“真人”的工作,成为传播文艺的“新使者”。以数字人、数字分身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激活了传统文艺资源,成为传统文艺角色的化身、当代文艺创作的助手,必将为文艺传播带来新气象。

新质生产力激发了文化传承新活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两个结合”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新质生产力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和原创动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推出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AI看典籍》,实现了AI技术在传统文化影视化应用的一次先锋实践。“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组运用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云计算和3 D打印等数字技术,引导观众全方位、多维度感受古代经典美术如《清明上河图》《货郎图》等中的细节与张力。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相关单位正尝试利用湘绣数字化技术手段记录湘绣针法,以便开展规模化、产业化的湘绣生产与制造。

《长安三万里》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新质生产力,更是国家的核心生产力,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算力需求的急剧增长,也为高质量的动画产业带来新的机遇。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将进酒》片段,李白带众人乘鹤而起、飞越瀑布、直上宫阙,其中的3 D渲染就是由很高的算力完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新质生产力推动视频、影像等与新媒介技术结合,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沉浸感、互动性、审美性,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新兴文艺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网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