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学学魏明伦的“三独精神”

2024-05-31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何勇海

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魏明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5月28日晨在成都去世,享年83岁。魏明伦多次对人谈起自己的“三独精神”:“独立思考、独家发现、独特表达,以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来回馈社会。”

魏明伦

魏明伦先生的离去,不仅是四川文化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戏剧和中国文学的重大损失。他的一生坎坷又传奇:7岁学艺、9岁退学登台,虽只读过两年小学,但文化修养颇深,著有《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等川剧剧本;他既是戏剧大家,又是杂文高手,著有《巴山鬼话》《魏明伦短文》《魏明伦随笔》等杂文集,撰有50余篇骈体碑文立于各地。因成果斐然、德艺双馨,曾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

因“台上能演生旦净末丑,台下能写诗词歌赋文”,魏明伦被誉为“巴蜀鬼才”,他曾评价自己“没有白活的人,值得研究的‘鬼’”。他那些丰富而深刻、具有很强辨识度的作品值得深度研究,他的“三独精神” ——独立思考、独家发现、独特表达,同样值得后世研究、学习和传承。

独立思考。在艺术创作中独立思考,才能表达独特视角和思想。魏明伦不愿重复别人,也不想重复自己。在创作川剧《潘金莲》时,他把武则天、贾宝玉、施耐庵、红娘、七品芝麻官、女记者、女法官、安娜·卡列尼娜等古今中外人物串在一起,与潘金莲比较命运、交流感情、评论是非。这是魏明伦戏剧创作善于独立思考的典型例子。

独家发现。魏明伦曾说,对什么事都问个为什么,才可能有独家发现。在写表现三国风云的川剧《夕照祁山》时,他一头扎进故纸堆,反复阅读《三国志》《诸葛亮集》《华阴国志》等古籍,并反复思考,从各种意见甚至是彼此尖锐对立的意见中寻找借鉴之处,把历来为人称颂的诸葛亮请下神坛,塑造了一个极为人性化的诸葛亮。

独特表达。魏明伦常说一个词“换招”,他追求每部戏总要有新东西,或构思,或结构方式,或戏剧观,故《潘金莲》一剧不但内容颠覆传统,艺术形式也颠覆传统,他大胆将古典名著、传统戏剧和西方艺术杂糅合并;他老早就提出戏曲的现代化,要强调时代特征,适应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他追求戏剧剧本“台上可演,案头可读,要在‘两可’之间”,他总结上乘剧本需具备三层境界——引人入胜,动人心弦,发人深省……故有人总结他创作的戏剧“如麻辣烫一般让人欲罢不能”。

和当下一些高产创作者相比,魏明伦一生的创作量并不算多,但每部作品里都有他的灵魂、他的思考、他的态度,都睿智洞达、神思韵流。魏明伦的“三独精神”提示当下的文艺创作者,搞创作不宜做别人的附庸和跟风者,要做自己的艺术理想、艺术思考、艺术兴趣和感觉的“主角”,不随波逐流,不忘艺术初心,方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