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文艺百花永远绽放在人民的大地上

2024-07-29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文新达

为谁创作、为谁立言,对于文艺创作来说,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虚心向人民学习。十年来,文艺工作者不仅描画江山壮丽,更歌颂人民豪迈,为人民的生动形象塑像、为人民在辽阔大地上的创造立传,深入人民中寻找文艺的源头活水和未来航向。

沿着文艺的血脉探寻,最深处的源头是人民。人民是历史舞台的主角、人类长河的主流,也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推动进步的主力。能否读懂人民生活这本大书,决定着文艺作品的视野广度、思想深度和精神厚度。中国人民对伟大时代的塑造,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深厚的土壤、丰沛的源泉,给予文艺工作者源源不断的滋养。人民灿若繁星的生活,有静水深流,有喜怒哀乐,有惊心动魄,有拨云见日,其间动人的细节、丰富的质地、丰沛的情感,是如此生气蓬勃。创作之井打得有多深,源自人民的水就会有多甜。只要我们把心与才情与人民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书写人民的行状事功、形象性格和精神特质,将情思倾注在人民生活的广阔大地上,文艺作品一定会具有时代的光泽和史诗的力量。

沿着文艺的道路前行,奔赴的目标是人民。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胸怀创造时代与书写历史的人民,坚实地行走体悟,敏锐地发现开掘,用心讲好一个个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感人故事,一批兼具艺术质感与现实关怀的作品,汇成了人民叙事的热潮。人民的心声就是时代的跫音。书写人民史诗的作品,应该取精用宏,用创新的艺术语言细致入微地描绘现实的复杂纹理,作出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感的叙写和表现,让人物各有各的光与影、情与思。记录人民生活的作品,应该让人民聆听时代的铿锵,感知历史的回响,与故事中主人公们同向同行,激荡起也同欢乐也同愁的共通情感。

沿着文艺的宗旨敞开,拥入的怀抱是人民。人民之于文艺,就像大地之于安泰。人民是文艺的阅卷人。文艺承担着满足人民文化需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应紧随人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追梦身影,弘扬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精神,刻画鲜活丰富的人民形象;应从万家忧乐中挖掘题材主题、情节语言,捕捉人民的聚焦点、兴趣点,让作品充满烟火气、百姓情;应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造弘扬中华审美风范的艺术表达;应立足于人民的生活写意抒怀,立足于时代的风骨精神,把优秀的精神产品送到人民心坎上。唯有如此,才能鼓荡人民之志,守护人民之心,书写人民之情。

面对着最为磅礴壮阔的人民实践,文艺因为扎根人民火热的生活而绚烂。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有条件、有责任也有能力,创作出一批又一批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品力作,让文艺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