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听听破土的声音 ——2024首届培源艺术节观察

2024-10-28 发表|来源:文艺报|作者:彭维
话剧《翻山海》剧照
荒诞喜剧《天空囚徒设计所》剧照
 
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剧照

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指导,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制作人委员会和演艺新业态发展委员会特邀主办,宽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主办,北京九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4首届培源艺术节日前在京举行。此次艺术节是培源平台5年来孵化成果的阶段性集中展示,在这个以“新青年、新市场、新视野”为理念的盛会上,一批青年创作者脱颖而出,24部体量不一的原创佳作卓然标新理,艺术节别立新义于众贤之外。

“新青年”成为创作主体

2019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发起“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剧目孵化平台”,任务拆解为选剧本和剧本孵化两步走。笔者考察2022年、2023年数据发现(2024年正在进行中),参评及获得孵化的创作者中,青年占据主体。2022年,参评创作者406位,30岁及以下达到35%,31至40岁占比34%,41至50岁占7%。2023年,参评创作者353位,平均年龄38岁,45岁及以下达76%。总体来看,青年作者为主力军,其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男性占53%,略高于女性。有意思的是征集进度数据,最后10天征集占比71.5%,最后3天征集占比49%,最后1天征集占比34.5%,反映出年轻人既“拖延”又追求完美的特点。青年创作者锐意表达自我理解与认知,除少量改编作品外,原创作品高达90%。作品类型方面,话剧类高居榜首,约占45%,戏曲约占30%,儿童剧约占14%,音乐剧、歌剧、舞剧、杂技剧及其他约占10%。

“黑匣子”、小剧场是个好地方,青年创作主体依托黑匣子,作品体量虽普遍偏小,品质却比较纯粹,反消费主义、反物化、反机械化等充满实验性与探索性的艺术观念得到了更充分的表达和释放。青年创作者主体以及艺术爱好者以小剧场为主要“根据地”,以艺术节为契机,借助小型公共场域的交互性,通过艺术、文化的碰撞、交流实现精神的对峙、交锋和认同沟通,经历了多样题材的沉淀与累积,使艺术节上青年人的创作展现出革故鼎新的面貌,一批优秀原创剧目经过平台的培育逐渐得到业界与观众认可。培源给了青年创作者观察和表现世界的机会与宽容,而青年创作者也以新内容、新思想、新观念回馈观众,影响并改变着他们的观剧维度和思考。首届培源艺术节层楼累起,24部作品得以孵化,青年人的流光溢彩终于在更高处被更多人看见,种子破土之声清晰可闻。

新视野表达“破局”诚心

论人间道场,参生死轮回,问宇宙洪荒,究物极天理,这是青春的热情与力量,是青年思想的喷薄。艺术节24部作品各有角度和立场,艺术与人生相互印证与折射,创作者们冷静洞察与高度发达的科技、信息传播技术如影随形的各种现代病症,深刻表达并设法开出自己的“药方”。他们探出敏锐触角向着高远处、纵深处努力。在有限资金支持下,艺术节入选剧目都在尽力把创作的切口挖深。

由培源平台受孵化创作者的优秀代表朱虹璇编剧并执导的本届艺术节开幕大戏《翻山海》,以民国女子篮球队为题材,凭借创作者一以贯之的细腻精致,展现女性的觉醒抗争。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改编自老舍先生同名作品,该剧以平凡人物的坎坷人生,引发观众对生活意义的深刻思考,是致敬经典之作。《7平方厘米下的旅程》中,三个人千山万水,一直“在路上”寻找精神之父,寻找归家之路。话剧《糟糕的熙德》以当代爱情故事为样本,展现爱情与婚姻的“战争”、个体与家庭的拉锯。悬疑惊悚剧《围雾迷城》讲述了迷雾背后四个扑朔迷离的案件,故事充满悬疑感、寓言感和哲学思辨,展现年轻创作者的思考深度。云沉浸戏剧《审判·未来》与科幻数字剧场《信任茧房》聚焦AI与伦理、道德与科技。话剧《大侠吕留良》讲侠义与良善,批暴力与虚伪。小剧场越剧《待春归》考验至情至性。木偶剧《哥本哈根动物园》追求自然,追问自由;嘲弄流量,反讽消费。生命问题剧《猛犸》、沉浸式音乐剧《祝您好运》讨论人性之善恶、人情之冷暖。

就笔者所观,艺术节每个作品的团队都小巧精悍,很多作品编剧、导演合体,甚至还兼任演员。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青年创作者“破局”的诚心与他们“看世界”的新奇视角,也许思想尚且粗粝,但却不失精准与精深。

新形式展现未来可能

本次戏剧节24台剧目中,除九人剧社的《翻山海》为首演外,《我这一辈子》和话剧《冷血》、儿童剧《花生的荣耀之旅》为特邀演出剧目。它们从剧本孵化、成功上演到国际巡演,不仅是对新人新作的榜样示范,更是对原创戏剧的有力肯定。其余20部作品则为本届艺术节首次亮相的孵化作品,其中有6部作品进行了全剧展示,2部作品进行全剧剧本朗读,12部作品以30分钟的浓缩形式在小剧场密集演出。整个艺术节策划排期方式囿于各种客观因素许是必然,却也呈现出别样的紧凑与精彩。这些浓缩版演出出乎意料地给了观众参与“填空”与创作的快乐。20部孵化作品的艺术形式也相当丰富,其中话本剧《兰亭》,看似脱口秀的表演方式,实则整体戏剧构作的完整性和强烈的文学性开创了一种新的表演形式,这一尝试成为令人关注的新探索。这些作品题材横跨历史传奇、未来科幻、现实生活等多方面,外加数场创作对谈与互动研讨,实现了对戏剧节形式的积极拓展,充分展现了培源数年苦心经营的“全链条式”培根成果:从前端剧本、中期落地排演到制作、营销,从横向的舞台综合艺术到纵向的产业链成型与加固,从“话剧九人”等创作者的反哺并肩到多方资源的整合,培源逐渐成为国内较有影响力的舞台艺术人才扶持和作品孵化平台。培源首届艺术节也以新的形式迈出了新的步伐。

在本届艺术节闭幕活动暨当代青年戏剧创作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上,来自此次成功孵化机构的10余名主创代表和与会专家学者,对艺术节参演作品特点进行了整体与细节的研讨,就艺术节的后续运营提出了许多中肯意见及建议。5年来,从“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剧目孵化平台”出发,首届培源艺术节已成为了光华璀璨的崭新起点,青年人借助平台孵化出高品质的一剧之本,在悉心打造的全链条培育体系中破土成长,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作者系国家京剧院创作和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