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而精 快而新 小而美 ——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综述
2024-10-31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张玲短小精悍、节奏明快、事件集中、人物鲜活……10月16日至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湖南省政府主办的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在湘举行,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的55个优秀作品集中呈现了小戏小品短而精、快而新、小而美的艺术特点,展示出新时代小戏小品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新风貌。
主题直面现实
此次展演历时13天,共组织了13场演出,参演节目包括从全国遴选的42个优秀作品以及13个“全国舞台艺术优秀节目创作扶持计划”入选作品,涵盖戏曲、独幕剧、话剧、小品和曲艺等类型,富含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显示出小戏小品工作者的创作活力。其中,戏曲剧种包含湘剧、汉剧、上党梆子、黄梅戏、锡剧、豫剧等,彰显了我国戏剧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展演剧目给我最突出的感觉是,戏剧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强势回归了,戏剧的批判精神与审美化育功能得到了充分彰显。”本次展演“一场一评”专家组召集人、编剧胡应明介绍,此次参演的小戏小品勇于直面各种生活现象,关注社会治理的基层生态,比如老年人的情感归宿问题、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中的诚信问题等。
由铁岭文化艺术演艺集团带来的铁岭秧歌戏《不了情》聚焦东北人才流失的现状,讲述了艺术团演员二黑迫于生活压力另寻出路,最终无法割舍对地方戏的热爱,又重返舞台追逐梦想的故事。“我们现有演员30多人,但常演的小戏小品有100多个,大都是现实题材,几乎是全员参与创作。”铁岭文化艺术演艺集团艺术指导赵秀说。
此次展演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剧场平均上座率高达88%,惠及线下观众近7000人次,网络直播观看量超800万人次。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爱武表示,本届展演跳出了重大戏大作、轻小戏小品的传统思维,专门为小戏小品开辟一方展示交流的舞台,彰显了改革创新的文旅担当,为全国小戏小品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作热情高涨
此次展演,每场演出约5个作品,演出结束已是深夜,“一场一评”研讨会旋即召开,深夜会议室经常济济一堂。
“原本是请每个作品的导演、编剧等参加的会议,但参演团队热情很高,很多作品的主演也都挤了进来。”胡应明说,“大家很珍惜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听到批评意见时也都会欣然接受。”
闭幕前夕还召开了专家研讨会,探讨现实题材小戏小品创作的成绩和问题、现状与未来,为出人出戏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胡应明说,中国戏剧自古就有表演小戏、折子戏的传统,观众的接受度和认知度很高。当前,小戏小品的创作应以现实题材为主,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新问题、新事件、新人物,并做出反应,同时要注重审美表达,做到让观众进戏更加迅速、冲突更加集中、内涵更加突出。
推动传承发展
“这次参加展演,我们看到了全国各地地方戏的精华,尤其是南方的小戏,特别细腻特别美,可借鉴的地方太多了。”赵秀说。
本次展演的目标是推动优秀小戏小品和创作人才不断涌现,促进舞台艺术各门类、各品种均衡发展。与此同时,展演也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发展。
10月27日晚,作为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活动之一,全国原生态船工号子邀请展演在常德市的特色古街河街举行,山西、陕西、河南、湖南、四川等船工号子流布省份的13支原生态船工号子同台展演,让这一曲艺类非遗再度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时代发展,传承千年的船工号子因实用性的消失而面临传承困难。很多传承人也都七八十岁了,渴盼把祖辈唱了千年的号子传唱下去。
这次,84岁的金沙江船工号子传承人江净乐带着徒弟们来到常德,再次唱起唱了一辈子的船工号子。“金沙江水流湍急、险滩多,我们的号子与其他地方的相比节奏更快。”江净乐说,“在政府支持下,我带了几十个徒弟,还到学校教唱,祖辈传承的号子不能丢了。”
曾在常德河街为习近平总书记表演澧水船工号子的国家级传承人黄苏平和徒弟也登上舞台,与各地的船工号子交流演出。“目前,澧水船工号子已经实现了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下一步计划多建立几个校园传承基地,只要青少年喜欢学,澧水船工号子就后继有人。”黄苏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