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妙笔需要创作人员“迈开腿”
2025-01-15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清风采风对于创作的重要性不需赘述。虽然理念上认同,但有些创作人员践行起来却总是打折扣。
很多创作人员日常习惯坐办公室,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可能日常事务要多做一些,但好在不用到乡间地头或者熙熙攘攘的大街“受罪”。
这样的创作人员,接触创作素材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手机和电视上的新闻,一种是闲聊天时别人的转述。看似获得丰富滋养,有了创作的底气,实则并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许多细节被过滤掉,故事现场的声音、味道、天气等一概不知。
没了细节,没有亲身体会,写出来、排出来的作品也就味同嚼蜡,让观众欣赏时像喝凉白开。
想起前段时间笔者到农村采访。一户人家的房后,特意用石灰预制了一层地面。户主是老两口,说孩子在城里工作,一两个月带孙子回趟家,预制地面为了停车方便,也怕下雨的时候孙子踩脏了鞋。
一块预制地面,农村的一个车位,老人对儿孙辈的宠爱与用心尽在其中。也就联想到,创作人员完全能够以此为题目,围绕“常回家看看”的主题,写一个农村题材的小戏,名字就叫《乡村车位》。
有些创作人员习惯闭门造车,坐在办公室空想,写农村题材的戏必定让主角戴一顶几十年前的帽子,说几句看似俏皮幽默实则不伦不类的方言,让人感觉当下的农村居民还活在上世纪。这种拍脑门空想的现象,如今在创作领域屡见不鲜,让人十分诧异从业人员眼界之局限。
创作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基础与前提还是要“迈开腿”,去搜集挖掘整理最丰富的素材。可以说,采风对于创作,就像地里摘菜之于做饭。没有新鲜的食材,再高超的手艺也做不出拿手菜。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话对于想要写剧本和想要排戏、演戏的创作人员来讲,尤为适用,需要时刻记住并认真践行。
当然,光有好故事、好题目,构不成一部好作品。好看的舞台艺术作品,采风是必备环节,但还不是全部,从文本写作到导演编排,再到后期演员的呈现、舞台美术的设计等,都是学问。
文艺评论
-
推动戏曲与观众相互成就
戏剧是文艺风貌的舞台呈现,更是文化传承的坚韧纽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