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艺术为民 创作文艺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文艺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2025-01-15 发表|来源:文艺报|作者:任晶晶 路斐斐 杨茹涵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向全体演职人员表示祝贺和问候,希望他们在新起点上“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戏曲界乃至文艺界引发热烈反响,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期望让广大文艺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回信精神,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赓续中华文脉,创作文艺精品,努力推动中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扎实践行艺术为民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之为根基,比之为根脉。国家京剧院深刻认识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创排了京剧《五女拜寿》《主角》《纳土归宋》《女史赋》《故土新归》《牡丹亭》等剧目,大力推出优秀青年人才,培育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队伍。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表示:“总书记的回信充分肯定了70年来国家京剧院取得的发展成就,为剧院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国家京剧院提出的最新要求,努力建设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和艺术殿堂。要赓续中华文脉,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进一步筑牢青年成长平台,深化青年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让每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做主角。”
“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京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的回信,高瞻远瞩、言简意赅,从宗旨方向、人才培养、实践路径上对健康发展新时代的中华戏曲文化寄予了殷殷厚望。回信字字珠玑,发人深思,启智增慧。”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谈到,中华戏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国家京剧院人才荟萃、流派纷呈,是中国京剧艺术的重镇之一。繁荣新时代戏曲事业,院团应该坚持出作品、出人才、走正路,切实贯彻落实剧目建设上的“三并举”方针,注重青年演员“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古老的戏曲艺术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此刻我们每一位戏曲工作者都是幸福的收信人。”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表示,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京剧艺术家的悉心关怀,也是对每一位戏曲工作者的殷切嘱托,更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戏曲艺术的薪火相传离不开一代一代戏曲人的踏实奋进。“我们要把总书记的嘱托和期盼化作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礼赞祖国、讴歌时代,让戏曲艺术更好融入时代主流文化,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力量。”
守正创新,促进京剧艺术薪火相传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表示,“对于戏曲界而言,如同持续吹响的文艺号角”。回信中有对戏曲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的谆谆教诲,更有对未来文艺工作的殷切期望。“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们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更多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优秀作品。”
“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青年京剧演员的肯定与鼓励,更是对全国文艺工作者的深切期望,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行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京剧院二团副团长李博表示,前辈名家留下的宝贵艺术财富,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继承与发扬。同时,我们还需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创新。“唯有不断推陈出新,京剧艺术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李博深感青年演员责任重大、使命在肩,他表示:“在未来工作中,我将以回信精神为指引,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理念,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郭霄谈到,京剧之所以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正是得益于一代代艺术家对传统的坚守与传承。“京剧的传承不仅仅是对传统剧目和表演技巧的传承,更是对京剧内涵与精神的传承。京剧涵盖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对人性、道德和情感的深刻揭示,以及对艺术追求的坚持与执着。只有继承京剧的传统,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传达京剧的魅力,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郭霄表示,京剧必须与时俱进,与当代社会紧密结合。“只有通过创新发展,京剧才能在当代社会中保持活力和吸引力,让更多人喜欢并真正欣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尊重艺术规律,创作演出更多文艺精品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颜全毅回忆起5年前,在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之际,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学院师生的回信。总书记在信中勉励大家:“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今年1月,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给剧院的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再次表达了殷切期望。“从这两次回信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度重视。”颜全毅从事戏曲文学教育教学工作多年,他谈到,青年编剧人才的培养是戏曲青年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创作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戏曲传统,了解戏曲艺术特色,尊重戏曲舞台规律,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和当代审美精神的作品,是戏文系众多师生毕生追求的事业。”
“好作品犹如一朵朵浪花,奔腾向前,汇作滚滚雪浪,激荡起时代的轰鸣。”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编剧罗周分享了她多年来从事戏曲剧本创作的切身思考。她谈到,唐朝孕育了李杜,李杜回响以不朽的诗篇;明朝孕育了汤显祖,“临川四梦”便是汤显祖给予的回响;洪昇的《长生殿》、曹雪芹的《红楼梦》也都是他们以才情心血对其世代所作出的回响。置身今天的伟大时代,戏曲工作者应该以怎样的作品回应时代召唤?罗周表示,要敢于“创新”,也要敢于“守正”;要敢于“绚烂”,也要敢于“平实”。新时代的戏曲工作者既要面对过去,更要迎向未来;既要有传承中国古典文学的智慧,更要有向下一个十年、百年开拓的气魄与创造力;既要虔敬接过“来处”的赠予,将之化入骨血,使前辈们的经验成就成为我们身上真正的积累,更应谨慎而坚毅地为指引“去处”做出尝试与努力。“时间之河永无停歇,了不起的杰作必有跨越时间的生命力。”
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进一步增强使命担当,将创作精品作为立身之本,坚守艺术理想,勇攀艺术高峰,以更多的好作品、好演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文艺评论
-
推动戏曲与观众相互成就
戏剧是文艺风貌的舞台呈现,更是文化传承的坚韧纽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