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加快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

2025-01-21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薛晋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文化生产是创造性劳动,核心在人,人才济济、人物辈出,文化才能繁荣兴盛。要精准有效培育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培育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开放包容培育优秀文化人才队伍,以高质量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磅礴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当前,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培育对于促进文化强国战略建设、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自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十分重要,只有造就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精准有效培育优秀文化人才队伍

要造就大批有情怀、有本领、有胆识的文化创新人才队伍

优秀文化人才队伍的培育要提升针对性。首先,要明确培育对象、培育任务和培育目标,着眼于文化人才的文化底蕴、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完整的教育和培育体系建设,着力培育既懂市场又懂管理,既懂文化又懂科技,既懂创作又懂创新的卓越文化人才队伍,建立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储备制度,打造创新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孵化器”。其次,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根据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进行精心培育,根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进行前瞻培育。最后,要积极发挥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双轮驱动作用,职前教育为人才专业发展奠定必要基础,职后教育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能、学术研究能力等方面培育专家型人才,两者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要一手抓现有文化人才队伍的优化升级整合工作,一手抓未来文化人才队伍的谋篇布局工作,将基础性文化人才队伍和战略性文化人才队伍齐抓共管,创优文化人才的成长环境和激励评价机制,为激发人才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不断注入生机动力。

优秀文化人才队伍的培育要提高有效性。文化人才培养应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高校和科研院所文化人才专业设置应跟着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需求走,文化人才学科建设应跟着文化强国战略布局走,科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供需清单,奔着时代课题和现实问题去,突出培养文化人才的实践品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扩大文化人才培养“基本面”,提高人才质量,确保培养的文化人才与文化事业发展刚需精准对接。文化主管部门应结合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传播的实践需求,以分类、分层、分众的科学思维对本地区本行业本系统人才进行梳理分析,摸准队伍结构、短板及发展需求,进行靶向发力培育,打造一支有思想、懂管理和能力强的文化管理人才队伍。要构建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育才政策、地方文化等自身特色优势,对文化人才实行“菜单式”培训,常态化推进“请进来教+走出去学”,通过技能交流学习、专业技能联训等,打开文化人才思维天窗、拓宽视野格局,推动文化人才补齐思维方式、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短板,从而造就大批有情怀、有本领、有胆识的文化创新人才队伍。

全面协调培育优秀文化人才队伍

要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和充满活力的新时代文化人才队伍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真正把人才凝聚到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中来,是实现文化繁荣兴盛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新时代文化人才队伍发展的新需求和新使命,应从文艺创作人才、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文化管理服务经营人才等方面进行全面协调培育,从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和充满活力的新时代文化人才队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培育文艺名家。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其生产生活实践是艺术创造的源头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扎根于人民生活之中,从人民的社会实践中汲取灵感,站稳人民立场,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诉求,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在创作实践中强本领、壮筋骨、长才干。文艺工作者要“俯下身、沉下心”,追随人民脚步,挖掘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富矿”,观照人民的生活、情感,创作出一批接地气、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善于以优秀作品凝聚力量并鼓舞人民奋进新时代新征程。要尊重新时代文艺发展规律,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骨肉相连,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历史变革和新时代伟大实践,提出能够回应、阐释和指导当代发展的原创性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增强学术原创能力,侧重在基础学科、重点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联合提速发力,确立以推动社会进步为导向的项目资助和社科成果评奖机制,鼓励学术走出书斋,走向大众和社会现场。要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解读中国发展、提炼中国经验、弘扬中国精神,在努力建设学科布局优、学术根基牢、科研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国际影响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实践中多作贡献。

促进文化经营管理人才脱颖而出。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促成“文化+”融合发展的模式,跨越了行业领域、学科领域,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需要技术与管理的综合加持。为适应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提高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水平。文化经营管理者既要善于组织文化生产主体,又要善于开拓文化市场,更要团结文化创作队伍,以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展新型文化业态,以新类型、新场景和新体验开辟文化消费的广阔空间。要引导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将自身发展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自觉形成与国家战略相符的角色期待和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承担起弘扬真善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

开放包容培育优秀文化人才队伍

要培养能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

文明的交流互鉴、文化的交往合作需要文化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人才应当有所作为,也必然大有可为。优秀的文化人才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善用文化文明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生产和创作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主动服务国家大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用中国话语构建中国叙事,用新的全球话语重构世界叙事。

营造兼容并包的人才发展生态。推进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必须着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健全工作机制、搭建平台载体、优化服务效能等方面协同发力。大力营造尊重差异、宽容失败和鼓励原创的文化创作氛围,提倡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价值观,让人才的贡献、地位和价值都能获得充分尊重、认同和激励。积极举办国际文化节、开展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做好海外优秀文化人才引进和服务工作,鼓励本土文化人才同各国优秀文化人才开展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和思维,更好提升自身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吕梁学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