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安万热”的冷思考

2025-02-24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辛雪峰

正月是民营剧团演出的黄金时期,安万秦腔剧团的演出如火如荼。在甘肃白银的演出中,每天两场,场场爆满,观众热情高涨,安万还带领戏迷齐唱经典曲目《潼关》,现场气氛热烈。此外,剧团在兰州的演出也备受瞩目,线上线下观众超200万人次。安万剧团的演出赢得观众的广泛赞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图为安万秦腔剧团演出现场。资料图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2024年岁末,西安上演了一幕上万三秦儿女齐吼秦腔的震撼人心的场景。这场由安万点燃的秦腔之火呈现出燎原之势,不仅演出现场气氛热烈,热度更是燃遍各大网络平台。安万的百人剧团在西安义演期间,台下观者如堵,台上台下互动热烈。凛冽寒风中,上万人齐吼秦腔,声浪如山呼海啸,场面极为壮观。与此同时,网络上关于这场演出的小视频、推文铺天盖地,应接不暇,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安万掀起的秦腔热,大有当年秦腔名伶魏长生进京的势头。这一现象不仅充分展示了秦腔这一古老剧种的独特魅力,更体现出安万及其团队对传统秦腔的坚守与创新,以及他们对观众需求的深刻洞察。正是他们的努力,让秦腔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台上台下同吼秦腔、同流眼泪的沉浸互动,在西安乃至整个秦腔界都属罕见,“安万现象”及安万本人成功的原因值得深入分析。

安万的成功,堪称一个奇迹。秦腔作为舞台艺术,对演员的先天条件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除了身高、长相等外部条件外,还要求具备良好的乐感和嗓音条件等内在优势。而安万脸部先天的不足,成为他涉足秦腔舞台的致命创伤。从这一致命创伤到今天成功的跨越,绝非简单的不屈不挠和执着热爱就能概括。可以这样说,当命运似乎关闭了安万生命中所有的窗户时,秦腔宛如一道光,给了他希望。他像夸父逐日一样,奋力追逐这道光,其间跨越的天堑与艰难险阻,本身就是一部几乎无人能演的、与命运抗争的大戏。这一历程诠释了安万为了生存而努力追求的励志精神,与秦腔所展示的不屈精神一脉相承。安万所唱的秦腔,是生命的呐喊,在他的表演中,秦腔的精神与现实真正融为一体。秦腔本质上是一种悲剧艺术、苦难艺术,而安万的生命经历能够将秦腔与自身深刻融合,唱出至真至纯的情感。在他的演绎下,秦腔不再仅仅是舞台上的表演,更是他对生活感悟的倾诉,用戏行的话说,就是“用心唱戏”,因此,他的表演能让观众潸然泪下。

秦腔的悲剧意识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历经了无数苦难与沧桑,无论是朝代更迭引发的社会动荡,还是自然灾害带来的民生疾苦,都在民族记忆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封建社会政治经济落后,社会黑暗腐朽,酿成无数的社会悲剧、人生悲剧,逐渐塑造出坚韧的民族心理与精神气质,而孕育于历史厚重的秦地的秦腔正是这一民族文化气质的体现。秦腔的传统剧目大多围绕家国情怀展开,多为苦冤戏,与之相匹配的音乐也采用了独特的“苦音”体系,以悲怆的旋律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人间的苦难。

有人说,安万的秦腔极具感染力,酣畅淋漓地宣泄出秦地百姓潜藏在血脉中的粗犷与豪情,还有面对困境时的不屈。他的演唱,吼出了普通人渴望向上的力量和那股逆天改命的倔强精神,而这恰恰是秦腔的独特魅力所在。当人们在生活中饱尝酸甜苦辣,内心装满委屈与无奈时,秦腔的音乐一响,便能让人瞬间身临其境,情绪仿佛找到了宣泄的出口,甚至会泪流满面。在安万的演出中,常常能看到台上台下哭声一片,这是强烈的情感共鸣与心灵互动,表明安万的戏触及了观众心灵的泪点。秦腔原本是广场艺术,相较于剧场演出,广场为演员与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互动空间。在这里,安万的秦腔表演得以尽情释放能量,让观众更直接地感受秦腔的魅力,沉浸在力量与情感的充分交互中。

安万剧团的成功又非偶然。作为民营剧团,其在扎根传统、演绎传统剧目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特别是在原汁原味呈现秦腔艺术上的努力,赢得了观众认可。安万在西安上演的《大升官》《龙凤呈祥》《生死牌》《兴汉图》《三进宫》《斩黄袍》《黄河阵》等剧目,均为传统老戏,每场演出时长持续三到四个小时。安万剧团凭借真诚的表演、接地气的风格,让观众在眼花缭乱的秦腔作品中寻得传统韵味浓厚的秦腔老戏。演员们懂得,秦腔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独特的韵味和灵魂是观众最为珍视的。所以,安万在剧目选择上坚持深挖传统,在保留秦腔传统韵味的基础上适度创新。这样既坚守了秦腔的根本,又赋予其新的活力,满足了观众对传统与创新的双重期待。

与安万演出的热烈情景相似,定西铁堂演艺有限公司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上演的甘派秦腔《潞安州》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演出结束后,观众掌声雷动,久久不愿离场。剧中传统的“三杆子”“三勾子”以及精彩绝伦的“撒火彩”等多个绝活,还有那些惊险刺激、极具难度的武戏场面,无一不让观众心潮澎湃,叫好声不绝于耳,充分展现了传统秦腔的独特神韵。

安万剧团和铁堂公司都是民营剧团,演出的都是观众认为的“原汁原味”的秦腔。有观众直言,安万的秦腔才是老百姓心中真正的秦腔。这一现象促使我们反思,在秦腔守正创新的道路上,如何才能不偏离大众对传统秦腔的认知与期待。我们常常强调,“为谁演戏”,这个“谁”无疑是指广大老百姓。既然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才是秦腔的衣食父母,那么我们就应该尊重老百姓的喜好。从这一角度出发,让秦腔回归传统显得尤为重要。秦腔作为古老剧种,有着深厚的底蕴,无论是剧目还是音乐,都具备巨大的挖掘空间。从安万剧团和铁堂公司的经历来看,挖掘和整理传统戏某种程度上可能比创作新戏更为紧迫,更受观众欢迎。

在安万剧团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剧目的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安万剧团的成功,不仅是对秦腔艺术的坚守,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诠释。安万剧团的可贵在于始终坚守着“戏是演给老百姓看的”这一信念。他们深知,观众才是真正的评判者,只有赢得观众的认可,才是真正的成功。因此,他们在演出中始终保持着对观众的敬畏之心,用心去感受观众的需求和期待,用真诚的表演去回馈观众的厚爱。

秦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演绎饱含家国情怀的故事传递着民族价值观。它扎根民间,凝聚人心,以独特的文韵彰显着与国脉的紧密联系。而安万剧团这样坚守传统的秦腔表演团体,正是在守护和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脉络,让古老的秦腔在新时代持续绽放光彩。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