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艺术创作要“懂”年轻人

2025-04-10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清风

山东省话剧院创排的话剧《买河村的七月》近日上演,在泉城济南掀起一股观剧热潮,大批年轻人购票捧场。业内评价,《买河村的七月》是一部典型的主旋律大戏,典型之外,主创团队又赋予这部戏很多不典型的元素:亲情、友情之外,没有陷入“凡是年轻男女必有爱情”的俗套;注重刻画小人物的心态,集中反映乡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话剧《买河村的七月》。资料图

一些地方的舞台艺术无法摆脱“老气横秋”的印象。台上的演员,平均年龄50岁以上;台下的观众,普遍白发苍苍;展现的题材,要么与现实脱节,要么发生在遥远的“古代”。

凡此种种,不知不觉间关上了年轻人走进剧场的大门。没有哪一位年轻观众愿意主动走进剧场“受教育”,大家期待的是“讲人话”“传人情”的作品,是能够对这个复杂世界进行独特观察的作品,是能够带来审美享受、看完让人心情愉悦或者受到触动的作品。

归根结底,是创作者如何与观众沟通的问题。创作人员打算以什么样的态度与观众沟通?是站在讲台上趾高气扬自说自话,还是拉着观众的手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对话、讨论?如果创作人员不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想法,不能体会人们生活里的欢喜与忧愁,那么创排出来的作品就不能回应年轻人的关切。

舞台艺术既要丰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要引领时代风气,前提是观众主动走进剧场,愿意坐下来看。因此,舞台作品讲故事的方式就非常关键。倘若不关注现代人的欣赏需求,是演不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