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万人齐吼秦腔,“安万现象”的启示

戏曲创作要尊重大众审美 老百姓的反应最说明问题。愿意跟着唱,说明老百姓喜欢;能够跟着唱,说明普及程度高。安万现象是新大众文艺表现之一,呼唤我们真正把观众的好恶放在心里,积...[详细]

无戏不成年

戏曲创演《华彩满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图 老话说:无戏不成年。岁月流转间,过年看戏早已是一种约定俗成。长期以来,春节成为戏曲演出、传播的重要窗口期,戏曲演艺活动则是春节民...

乐见传统戏曲迎来更多“追戏人”

于中国人而言,戏曲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岁末年初,在一出大戏的起承转合中送走光阴,在血脉相连的传统文化中安顿身心,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无比惬意...

2024年话剧:催生新样态 构建新业态

《猫神在故宫》剧照 话剧《北上》剧照 2024年,中国话剧从选题规划、剧本创作、二度呈现到演出、传播、接受、评价的各个环节都展现出了新变化,充分显示出时代与戏剧、文艺生态与戏剧...

宏观视野下的沉浸式演艺

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说:仅仅一天,心灵便可造出五湖四海,有些从未踏出出生之地的人早已游遍了世界。对我来说,走进剧场或沉浸式演艺空间的时候,就是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作为...

文艺批评需要一场“术语革命”

随着文艺新现象新形态新业态蓬勃涌现,我们越来越感到,文艺批评需要来一场术语革命。 术语是学科的基石、学术的工具。术语建设的情况,直观地反映出一门学科的成熟程度和学术共同体...

要从根本上解决“剧本荒”

剧本荒是长期困扰戏剧界的老问题。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大力培养青年编剧人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剧本荒。 剧本为一剧之本,戏剧文学是戏剧作品的灵魂。然而当下,戏剧文学的重...

2024年戏曲:小剧场做足大文章 老题材尽显新面貌

《游园惊梦》剧照 2024年,全国性和地方性戏曲展演共举办20余次,既有延续以往的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和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等,也有首次举办的中国戏曲稀有剧...

当盛世梨园遇上唐风晋韵

过大年,看大戏。 1月30日晚,主舞台搭建于太原古县城的《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综合频道、戏曲频道首播。晚会名家名段荟萃,不仅运用戏曲+的多元模式展现了传统戏曲的经典魅力,...

古老戏曲正青春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在舞台上,我看见古老戏曲正在积极拓展戏曲+的创新表达形式,不断助力戏曲的传承。传统戏曲正在抓住人工智能这一席卷全球的浪潮,巧妙地与文博资源深度联动,创...

时代感、氛围感、文化感!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把“

万紫千红东风暖,东西南北焕新颜。花团锦簇梨园绽,好戏登场过大年。 先有四位领唱开嗓,后有壮剧、黄梅戏接唱,紧接着翎子功、帽翅功、椅子功、手绢功等绝活一一亮相主舞台联动街区...

舞台邂逅影像:艺术表达有了更多可能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海报资料图片 1948年梅兰芳在电影《生死恨》拍摄现场的照片(左为姜妙香)梅兰芳纪念馆供图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海报资料图片 随着5G技术推广、媒介融合发...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当今中国艺术教育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应在中华民族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进程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导航,敏锐捕捉新发展动力,强化新发展动能,拓展新发展领域,培育新发展格...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4985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