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舞台创演不能“唯大制作论”

舞台艺术作品演出时间的长与短,其实是一个辩证的话题。俄罗斯话剧《静静的顿河》八小时演出成就了史诗气象。图为该剧剧照。 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删改提高版让现场观众热...[详细]

戏曲现代戏,发展正当时

配图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好戏连台、记忆犹新,全国优秀剧目进京展演近日也已落下了帷幕。这些节目中,给我印象更深的还是戏曲剧目,特别是戏曲现代戏。 这些剧目是从全国基数最大、覆...

做强戏曲教育 讲好中国故事

配图 与文无关 专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教授 在文化自觉日益成为大家共识的背景下,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这为中国艺术的中国化成长创设了发展的教育政策基础。在此基础上,怎样建...

走向世界的中国戏曲

第七届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上热情的法国观众吴钢摄 期待在中国戏曲殿堂发现更多奇迹 于尔斯(Jean-PierreWurtz) 自2002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一年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首创,举办了第一届中国传...

舞美之“美”

配图 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正在进行中,此次展演集中了第十五届文华大奖获奖剧目和201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荟萃了众多名家,体现了当前...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现代戏成功的不二法门

配图 戏剧是人生的投影和世相的记录,与静态的、平面的、单项的文学艺术样式相比,动态的、立体的、综合的戏剧能够营造出活色生香的种种情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食谱和精神配餐,以...

蒲剧《送女》观后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贾菊兰演绎的蒲剧经典《送女》,3月17日晚在稷山县会议中心上演,当地观众争相观看,盐湖区、新绛等地戏迷也纷纷前往,当晚演出效果强烈。 其实,...

回归传统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精神》一书中指出:中国文化看重如何做人,西方文化看重如何成物。中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其间沧海桑田,多少古国湮灭,多少朝代更替,然华夏文明却一脉相承,...

让英雄气概为文艺作品“壮行”

配图 作为构成民族信仰和价值底座的精神坐标,时代英雄历来在我国文艺作品中不曾远离,像近些年的影视作品《湄公河行动》《战狼》《绝命后卫师》,文学作品《蟠虺》《布衣壶宗》,舞...

当戏曲被假唱袭击的时候

假唱我以前只有听说是流行歌曲会有这样的事情,是属于音乐的范畴,没有想到昨天的戏曲晚会让我大开眼界,戏曲也能够来混淆视听了,居然所谓的名家两个段子都是假唱,了不得! 可能人一有名...

“逆耳”之言多多益善

近日,某地创排了一出戏,首演之后举办座谈会听取相关专家意见。但会前闲聊中,该剧主创(也是圈儿内一位专家)却对在座专家说:希望各位同仁能多给美言几句。 这位主创的话固然带有...

编剧当以作品立身

最近,笔者在各类社交媒体上频繁看到某些编剧办班传授编剧技巧、经验的信息。恕笔者孤陋寡闻,此前未曾听说这些打算传道授业的老师写出过哪些观众熟悉并认可的作品。在网络上搜索一...

走进经典 走出经典 成为经典

今天的海派戏剧能否对中国戏剧做出新的贡献,是每一位上海戏剧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上海戏剧人能否再度拿出大气概、大手笔、大作品,这里的大不是体量的大,不是制作场面的大,而是它...

  • 首页
  • 上一页
  • 385
  • 386
  • 387
  • 388
  • 389
  • 下一页
  • 末页
  • 506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