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舞台创演不能“唯大制作论”

舞台艺术作品演出时间的长与短,其实是一个辩证的话题。俄罗斯话剧《静静的顿河》八小时演出成就了史诗气象。图为该剧剧照。 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删改提高版让现场观众热...[详细]

蒲苑颂侠义 忠烈昭千秋——浅析王艺华对周仁人物形象的塑

运城市蒲剧团以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州梆子传承人、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王艺华领衔,集中全团精英重排的经典剧目《周仁献嫂》春节期间在盐湖会堂...

戏曲舞美“大制作”小议

近年来,对于戏曲舞美的大制作问题,学术界展开了讨论与争论,肯定与否定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对此,笔者作为一名戏曲舞美设计者,拟根据个人多年积累的创作实践与理性思辨,发表几...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重温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所想到

文化自觉一词,是费孝通在追寻现代化的历史长河和世界文化的新趋势过程中提出来的。1997年1月4日,他在北京大学重点学科汇报会上说: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有如欧美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

共同筑就社会主义文艺新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同两年前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新形势下做好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

缺失表演创造是不健全的戏曲发展

有感于当下戏曲表演创造的乏力 黄梅戏《徽州女人》资料图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戏曲艺术发展态势令人可喜,新人新作不断涌现。但相比编、导等其他戏曲艺术领域的发...

木偶皮影发展呈现新态势

《战马》剧照 舞台剧《爸爸的时光机》 市场、教育、研究互为推动 我国演艺市场日益呈现出分众细化的特点,在市场环境的变局中,古老的木偶皮影的当代价值和偶戏艺术的独特之处越来越...

评谭抽嫩芽 古树发新枝——谈如何推动戏曲音乐重生

中国戏曲具有悠久历史、独特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艺术创造的经典,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和象征,是中华文化贡献给全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戏曲音乐更是戏曲...

融入生产生活,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

【事件】戏曲广播体操亮相戏曲春晚后走红 【观点】创新的大众化方式能构筑更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土壤 热身运动、四肢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腿部运动这些大家再熟...

哲学与艺术

现今大学所办的学报一般都有两版,一是自然科学版,一是哲学社会科学版。哲学没有被列为前者,可见不属于自然科学;而它又与社会科学相并列,可见哲学也不是社会科学。既然二者皆非...

坚持文艺创新,拥抱伟大时代

配图 自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文艺创新问题。在2014年10月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语重心长地提醒文艺家: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

以广泛深入的文化自觉支撑起高度文化自信

上世纪90年代,加拿大文化学者保罗谢弗曾预言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代替经济发展时代的将是一个文化的时代。对今天的中国人而言,这种感受越来越明显了。 在雄厚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公...

从旧戏班行规看戏曲艺人的生活形态

中国历史劫乱频仍,民间社会鱼龙混杂,自古以来多的是游侠、游士,更不必说无家无业、闯荡江湖的游民。游民阶层在我国社会中力量强大,而其意识形态往往与官方的、正统的意识形态相...

  • 首页
  • 上一页
  • 393
  • 394
  • 395
  • 396
  • 397
  • 下一页
  • 末页
  • 506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