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舞台创演不能“唯大制作论”

舞台艺术作品演出时间的长与短,其实是一个辩证的话题。俄罗斯话剧《静静的顿河》八小时演出成就了史诗气象。图为该剧剧照。 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删改提高版让现场观众热...[详细]

文学是戏剧的灵魂

漫画徐鹏飞 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

戏剧,一味予人希望的“良药”

戏剧,应是一味予人希望的良药哪怕一时找不到治愈心灵痼疾的方法,但总该带给观众光明和温暖。戏剧,当然要挖掘人性的多样丰富哪怕不惜把主人公投身魔幻的刀山火海。不过,在...

对晋剧《傅山进京》的一点想法

(配图) 2016年5月9日晚,南京紫金大戏院晋剧《傅山进京》,谢涛主演。我社一行9人前去观看。 我个人之前是听闻这戏如何如何不错,所以还做了推荐,不过看下来,见面不如闻名。编剧、作...

儿童剧原创能力亟待提升

儿童节《我爱童话》 儿童剧演出票房、场次、剧目、吸引观众数量在全国呈增长趋势,新创剧目却不多,甚至有所下降,现实题材不如成熟IP改编作品受欢迎,业界专家对此表示 儿童剧原创能...

成人戏曲少儿唱?不能“硬”传承

配图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地位日益提高,戏曲也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近几年,戏曲教育逐渐走进中小学,掀起了一阵青少年、儿童学戏曲的热潮。 现在我们打开电视,经常能看到一些孩子的...

评论家的困惑与反思

配图 冯钟云/画 图文无关 我们常说,理论和实践是文艺发展的两翼,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曾几何时,理论评论在文艺活动中出现了失语,甚至被质疑和责难,理论家和创作者各行其道,...

久违了 高雅的中国喜剧

选择丁西林,我很钦佩导演班赞的眼光。虽然丁西林在1949年前的民国时期就因为他的喜剧作品而闻名全国,但是他的早期独幕喜剧却总是被打上不紧跟时代的标签。作品中语言风趣幽默,大多...

山西戏曲和民歌之悲

2006年12月中旬,山西隆重地把四大梆子的名角请了一群到北京来献艺,先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后在全国政协礼堂。说创作者不高明不对,但是究竟高明在哪里?想来想去,难见其高,更多是...

戏剧到底得了什么病?

配图 近三十年的中国戏剧跌宕起伏,艰难前行,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对于戏剧的现状,究竟该怎样评估?它的经验教训又在哪里?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命题。 哪种戏剧将会存活? 最近读了法...

地方戏的发展之路:从剧种特色出发

高甲戏《王昭君》 中国戏曲剧种众多、形态各异,地方剧种更是浸染着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为一方百姓所青睐。艺术的独特性正是其散发光彩的本质特征,也是文化多样性、艺术多元共存的...

3大改变让戏曲重回当代观众主流视野

步入二一世纪的今天,现代人的审美视野、审美观念已发生巨变,对戏曲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这就需要戏曲与时俱进,戏曲要融合现代美的要素,使其传统美与现代美交相辉映,形成戏曲...

地方剧种如何形成全国影响力?

《风雪渔樵记》资料图 越从海上来上海越剧院2016新剧目北京展演落幕,《甄嬛》《风雪渔樵记》《双飞翼》3部上越的新作先后上演,上座率均达九成,收官戏《双飞翼》更是满座,剧终时主...

  • 首页
  • 上一页
  • 422
  • 423
  • 424
  • 425
  • 426
  • 下一页
  • 末页
  • 506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