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舞台创演不能“唯大制作论”

舞台艺术作品演出时间的长与短,其实是一个辩证的话题。俄罗斯话剧《静静的顿河》八小时演出成就了史诗气象。图为该剧剧照。 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删改提高版让现场观众热...[详细]

把戏曲通识教育送进课堂

资料图 2015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中,对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鼓励中小学以传统戏曲普及为办学特色开展活动做出了明确要...

罗怀臻:重建中华戏曲的文化传承和审美体系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戏曲剧种以平均每年不少于一个剧种消亡的速率加速着衰亡的进程。消亡是曾经活跃的剧种无可挽回的永久失去。 以扶持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作为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杠...

京剧戏台上站直了的薛平贵与王宝钏

2016年伊始,笔者看到了由国家京剧院程派、马派弟子朱强等演出的新版《红鬃烈马》 (薛平贵与王宝钏) ,令人耳目一新。这出百年老戏,从新中国成立前至今各大京剧院或整出或分折不断...

以相声为例看曲艺的传承和创新

老中青三代同聚相声舞台 本报记者 董大汗 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不仅限于相声及其他曲艺形式,所有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存与发展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和猛烈的...

当华阴老腔“一声喊”之后

华阴老腔载誉而归 受热烈迎接 央视猴年春晚的《华阴老腔一声喊》应该是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这个将华阴老腔与摇滚乐融合在一起的节目,的确给人以不一样的视听效果。在一个作品...

二人转要尝试多条腿走路

二人转资料图 民间艺术是历史漫长的草根性艺术,是人类亲密的伙伴和真挚的朋友。比如二人转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它让我们看到东北人曾有的狂野和艰辛生活、激情和梦想,让我们更真实地...

让戏曲重回当代观众主流审美生活

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人的审美视野、审美观念已发生巨变,对戏曲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这就需要戏曲与时俱进,戏曲要融合现代美的要素,使其传统美与现代美交相辉映,形成戏...

面对艺考“颜值”,媒体报道应有担当

【事件】媒体报道艺考过度关注考生外貌条件 【观点】拼颜值,本质上和拼爹没有两样,都是靠先天、外在的条件,而非靠自身的实力和努力说话,这与公平竞争背道而驰 又是一场颜值战的腥...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杂技《直挂云帆》新在哪里?

近年来,春晚会演什么杂技逐渐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历年央视春晚走出的《冰与火》《梦蝶》 《青花瓷》等杂技节目以超乎想象的唯美与高难震撼性地征服了电视机前的观众,而猴...

曾是“戏曲大码头”的天津如何重塑辉煌?——由2015首届上

上海越剧院的《情殇马嵬》剧照 2015首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和北京第二届小剧场戏曲节于去年年底落下帷幕。虽然两地小剧场戏曲节主旨不同、规模不同、内容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定...

文艺也应关注“供给侧”

供给侧改革,是近期常见诸报端的一个热词。这个概念虽然针对经济领域而提,是指导深化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理念,但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概念,它又富含哲学意味,具有方法论意...

红色历史的当代叙事——评儿童剧《红星杨》

山西是传统文化大省,也是著名戏曲之乡。前些时,山西省优秀舞台剧晋京展演,以十台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舞台剧,向首都人民展示了其戏剧创作演出的实力以及文化建设的业绩。其中由...

  • 首页
  • 上一页
  • 431
  • 432
  • 433
  • 434
  • 435
  • 下一页
  • 末页
  • 505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