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晋剧名家流派
2012-11-20 发表|来源:未知|作者:Major
中国戏剧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个流派更是精彩纷呈,各领风骚。且不说京剧“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南麒北马”。就北方地区的地方剧种来讲,那真是名家荟萃,名派林立,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山西梆子是北方戏剧“四大梆子”之一。所谓“四大梆子”即“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陕西梆子”,而晋剧又在“山西梆子”中占有主要地位。其影响力遍及晋、冀、鲁、豫、陕、甘、宁、内蒙古等省区,可见这个古老的剧种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
说到晋剧流派,我们自然会想到晋剧大师丁果仙“丁派”、牛桂英“牛派”、程玉英“程派”、郭凤英“郭派”等流派。她们大多出生在山西省,从小学戏在那里,生活成长在晋剧之乡。解放前为了生存虽也四处搭班唱戏,但最终还是定居在山西境内,逐渐形成了她们各自的艺术特征。
内蒙古地区的几位晋剧名家流派,大多生于乱世,家境贫寒,迫于生计,从小含泪学艺,过着艰辛的生活,可尽管如此,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前辈名师的指导下,刻苦用功,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便蜚声于内蒙古、山西、河北等省区,五十年代相继领衔了呼、包等各盟市的专业剧团,担当剧团的台柱和领导职务,终于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欢和爱戴的自成一派的晋剧表演艺术家。他们为推动晋剧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内蒙古戏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水上漂——王玉山
王玉山(艺名水上漂,1907~1969年),山西省五台人,小名“虎全”,早年拜众多名师学艺,工旦角。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王玉山先生便和晋剧前辈名角李子健(艺名夺庆)、刘明山(艺名五月鲜)、张宝魁(艺名筱吉仙)被誉为晋剧“四大名旦”。
1953年,包头市成立了第一个以王玉山先生为首的“漠南”实验晋剧团。
王玉山先生在晋剧旦角行当中(包括青衣、花旦、刀马、彩旦)均有建树,尤其是台步园场及腿功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台步园场功主要有颠、蹿、蹑三种。其要领为;全身一股风,走路如浮云。快步碎、慢步平、蹑步轻。如同水上漂行。因获艺名“水上漂”。他的表演艺术非常精湛,讲究凝重含蓄,感情细腻逼真。在表演泼辣矫健的花旦艺术手法中透着轻、率、美。除此之外,王玉山先生的水袖、手绢和扇子等技巧,也有相当高的造诣。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曾向他求教水袖功。他还总结了旦角的十种眼法,即定眼、笑眼、情眼、回眼、呆眼、沉眼、狠眼、怒眼、媚眼和留情眼,以眼传神来揭示所塑造的人物思想感情。他的唱腔更是别具一格,把北路和中路的唱法糅和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当年山西雁北地区盛传一段有关王玉山先生的顺口溜:“五台出了两宗宝,阎锡山和水上漂。宁叫阎锡山不坐了,不叫水上漂不唱了。”足见王先生的影响力。
王玉山先生主要代表剧目有《梵王宫》、《血手印》、《珍珠衫》、《王婆骂鸡》、《百花点将》、《白蛇传》、《红娘》、《杀楼》等。
王玉山先生曾是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政协委员、内蒙古剧协副主席、包头市“漠南”实验晋剧团团长、包头市晋剧一团副团长、包头市艺校校长等职。
凤凰旦——王治安
王治安(艺名凤凰旦,1914~1986年),河北省宣化人,幼年入张家口黄德胜科班学艺,工刀马、小旦,后改文武老生花脸。
1951年4月,呼和浩特市成立了以王治安先生为社长的“新民剧社”。
1954年“新民剧社”更名为呼和浩特市晋剧一团,王治安先生出任该团第一任团长。
1958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先生来到呼和浩特市,专门观看了由王治安先生主演的晋剧《古城会》,演出结束后,李少春先生到后台,祝贺演出成功,并且高度评价了王治安先生的表演,还送了王治安先生为“地方戏第一关公”的美称。
王治安先生是晋剧界一位多才多艺不可多得的表演艺术家。由于王治安先生从小聪慧好学,刻苦用功,加之相貌俊美,所以深得科班老师的钟爱,很快学会了很多刀马、花旦的戏,成为科班的挑班人物。出科后,王治安先生四处搭班唱戏,因有一次唱堂会的时候,王治安先生踩着跷子,从三张高桌上翻下来,如同凤凰展翅一般,飘盈落地,令全场观众大为震惊,随即掌声喝彩声,如同雷震,即得艺名“凤凰旦”,从此“凤凰旦”便叱咤于晋剧舞台上,名满于东西两口间。尤其是王治安先生的代表剧目《凤台关》、《古城会》、《斩颜良》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许多京剧名家看了王治安先生的戏,同样是大为赞许,高度褒奖。
王治安先生扮相好,身材苗条,挥洒自如,尤其是刀马戏更是不同凡响。他的基本功扎实,特别是跷功已臻化境,舞蹈身段优美,起打干净利落,轻盈蹁跹,勇猛花哨,刚健婀娜中不失稳、准、狠。此外,王治安先生的红脸戏(关公戏)造诣很深。他曾向京剧“红生宗师”李洪春老先生学习了“关公十三刀”的刀式。他融合了京剧、梆子、晋剧等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关羽这个历史人物,使舞台上的关羽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突出的塑造了关羽威武、凝重、儒雅、高傲的艺术形象。在晋剧界颇负盛名。王治安先生的表演亦文亦武,他的戏路也很宽,中年之后经常演一些靠功和武打及老生戏,武生、老生、花脸等诸行当都能胜任,表演剧目也较广泛。
王治安先生主要代表剧目有《凤台关》、《杀宫》、《双锁山》、《古城会》、《战长沙》、《斩颜良》、《取洛阳》、《收罗成》、《秦香莲》等。
王治安先生曾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文代会代表;曾任内蒙古剧协会员,呼和浩特市政协委员,内蒙古艺校校委会委员,内蒙古艺校戏曲部主任,呼和浩特市晋剧团团长等职。
文武花脸——杨胜鹏
杨胜鹏(1919~1991年),河北省涿鹿人,10岁入张家口黄德胜科班学艺,工文武花脸。
杨胜鹏先生在科班教师杨吉庆(刀劈生)、张吉仙的严格督导下,勤奋不懈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他15岁便登台演出,暂露头角。出科后,他先后拜赵科甲(马武黑)、李子健(夺庆)、张宝魁(筱吉仙)、张玉玺(狮子黑)等名家为师。京剧净角大师侯喜瑞先生曾向他亲传《马踏青苗》中曹操的身段,使他更加受益匪浅。
1955年山西省文化主管部门,邀请杨胜鹏先生出演由山西省晋剧院排演的电影《打金枝》郭子仪一角,由于他演出繁忙,未能前去加盟,实属憾事。
1962年,他随呼和浩特市晋剧总团赴山西省演出,他演出的《秦香莲》、《过巴州》、《李逵下山》、《打渔杀家》、《七堂会审》等戏受到山西省文艺界的重视,山西省文化局曾组织专场,观摩他的表演艺术,并召开艺术座谈会,讨论研究了杨胜鹏先生的表演艺术特色。
杨胜鹏先生的唱念功深得赵科甲(马武黑)先生的影响,他的唱功刚柔并济,他善于运用脑后音,把“炸音”废除了,吸收了京剧铜锤花脸的唱法和晋剧须生唱腔,在圆润中而富于虎音。他的念白咬字清晰,吐字铿锵有力,高低并用,行腔婉转,声情并茂,从而形成了他“字如钉”、“腔如云”的演唱特点,为晋剧花脸唱腔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唱腔,已灌成唱片,1981年,呼和浩特市人民广播电台专门录制了《杨胜鹏唱腔欣赏演唱会》专题节目,广为播放,给广大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杨胜鹏先生的功架,得到了科班京剧老师的严格训练。之后又受到晋剧花脸名家张玉玺(狮子黑)先生的亲传,加之他又向京剧花脸大家裘盛荣、袁世海先生求教,使他的身段与众不同,做派稳健,步法讲究,家伙点(锣鼓经)运用恰当,干净大方。他的髯口功洒脱有致,把子功稳中见狠。他还把蒙古族人民骑马的生活基础运用结合到戏剧“趟马”的程式动作上,强调“以步代马”。表演自然,富于生活气息。
杨胜鹏先生在与李子健先生同台合作期间,深得李先生的青睐与提携,经李先生的介绍,他结识了许多京剧及梆子戏的前辈名家与名角,他虚心向他们求教,融会贯通,潜移默化于他的花脸行当中,以达到刻画人物性格,揭示角色心里,领意传神之效果。
杨胜鹏先生是晋剧花脸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他所形成的是一个集唱、念、做、打整体有机结合的艺术流派。
杨胜鹏先生的主要代表剧目有《取洛阳》、《凤鸣关》、《战长沙》、《定军山》、《打渔杀家》、《李逵下山》、《打金枝》、《秦香莲》、《逼上梁山》、《花打朝》、《智取威虎山》、《杜鹃山》、《嘎达梅林》等。
杨胜鹏先生曾任中国剧协会员,大同市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政协委员,内蒙古文联委员,呼和浩特市文联委员,呼和浩特市剧协副主席,呼和浩特市晋剧团副团长,呼和浩特市艺校艺术顾问等职。
旦角——康翠玲
康翠玲(1930~1998年,女),山西省朔县人,8岁随母亲(名旦金玉玺)学艺,工旦角。
康翠玲先生从小聪慧伶俐,勤勉好学,14岁正式登台亮相,16岁便在内蒙古各大戏班挑头牌,成为内蒙古、山西、河北一带的名角。
康翠玲先生嗓音圆滑甜美,声调纯正,她有着较深的演唱功力,她很会运用自身条件,宽厚清醇,吐字清晰,以声传情,她的唱工可说虽无激越高亢之声,却有余音绕梁之妙。她还把具有蒙古族韵味的音乐糅合,渗透在她的唱腔里,使得这一古老的剧种具有浓郁的塞上风韵,使人回味无穷。
康翠玲先生丽质天成,扮相俊美,眼睛大而秀美,双目似会说话,表演细腻,生动而又传神,身段舒展大方,妩媚动人,但不失刚劲坚实之力,是晋剧界不可多得的旦角表演艺术家。
康翠玲先生代表剧目有《打金枝》、《西厢记》、《春香传》、《陈三两》、《孟姜女》、《花打朝》及现代戏《江姐》、《黛诺》、《嘎达梅林》、《巴林怒火》等。
康翠玲先生曾是全国文代会代表,内蒙古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曾任内蒙古剧协副主席,内蒙古文联委员,呼和浩特市文联副主席,呼和浩特市晋剧团团长,呼和浩特市艺校校长等职。
上述几位艺术家是内蒙古乃至山西、河北等地影响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晋剧流派。他们对晋剧在内蒙古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王玉山、王治安、康翠玲作为晋剧旦角演员,他们在长期的演艺生涯中,逐渐形成了他们各具艺术个性,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自成一派。王玉山、王治安先生由于历史原因,六十年代相继离开了舞台。而康翠玲先生则一直活跃在舞台中心。尤其是她中、后期的表演,在艺术风格和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凝练,完美动人的境界。她擅长用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她被公推为呼和浩特市晋剧“十大演员”之首,当之无愧。王玉山、王治安、康翠玲三位先生为晋剧旦角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杨胜鹏先生则融晋剧大、二花脸于一身,对艺术态度严谨,演戏认真,唱念韵味深厚,工架结实干练,做戏全力以赴,表演浑然一体,对晋剧花脸艺术有很大的贡献。
当然,在内蒙古晋剧界,还有很多技艺精湛、唱念俱佳的表演艺术家。他们是:任翠凤、宋玉芬(三女红)、金玉玺、苏玉兰、常艳春(八岁红)、亢金锐(小梅梅)、王静卿、赵金瑞、冯金泉(十六红)、邓有山(舍命红)、筱金喜、孟长荣、崔继先、鱼儿生、孟昭玉、十三红等等。他们为晋剧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一生。他们热爱晋剧事业,传承晋剧事业,献身晋剧事业的精神,是后人永远学习的榜样。
【小资料】呼和浩特市十大晋剧演员
康翠玲(小旦)、任翠凤(青衣)、杨胜鹏(花脸)、宋玉芬(须生)、苏玉兰(青衣)、常艳春(须生)、亢金锐(小旦)、王静卿(小生)、赵金瑞(小生)、刘俊美(刀马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