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民歌 >

农民歌王辛礼生:在寂寞中传承二人台

2016-05-30 发表|来源:山西青年报|作者:杨希
辛礼生近照 图自北派二爷

千百年来,在黄河的咆哮声里,在辛酸的西北路上,每一朵浪花间,每一条沟壑里,都流淌着河曲人民的歌声。在河曲,这“民歌的海洋”里,二人台在口口相传的乡土间传承着,每一位民歌手都如同奔涌的黄河,在咆哮间歌声不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辛礼生,正是这无数歌者中的一人。

舞台上,他是一代歌王,舞台下,他赶车放羊。一首催人泪下的《走西口》,他唱了半个世纪,他把生命融进了黄河边上那悲凉苍劲的民歌里。有人说,他是能唱比帕瓦罗蒂还高八度音的民歌王,而他却说,自己只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边上的一个普通农民,唱歌只是为了谋生,为了过他的一生一世。

起源

在河曲县有关二人台的流传中,最早始于明朝的河曲县唐家会村。

二人台,顾名思义就是两个人的表演,它是由“玩艺儿”、“打坐腔”发展演变而来,流传在晋西北、陕北、内蒙古中西部和河北张家口一带。它集民歌、民舞、说唱、杂技等为一体,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二人台在表演形式上属于“两小”戏。角色仅有小丑、小旦,表演生动活泼,唱腔洒脱奔放,委婉流畅,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二人台最初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二人台的起源说法有很多。在河曲县的流传中,“二人台”最早始于明朝的河曲县唐家会村。

明朝末期,逢年过节,一些闹红火的人聚在一起,在屋内、院落、村头、广场进行地摊演唱,都是河曲民歌的小曲小调,这种娱乐活动俗称 “打坐腔”。到了清咸丰初年,这种“打坐腔”吸收了姊妹艺术中的秧歌、高跷、旱船、道情等艺术营养,发展成为具有一些舞蹈动作、由旦丑两角色一进一退走场表演。逢年过节,观看的人围拢在火龙(旺火)四周,演员和乐队在场内表演,当地人叫“转火龙”。到了清同治年间,河曲广大劳苦百姓因生活所迫 “走西口”,把这种艺术形式带到了口外,吸收融化内蒙民歌的音乐语言及戏剧化妆等特长,使之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具有戏曲雏形的地方小戏。

特点

仅需三件乐器,唱腔随着发展越来越丰富。

“二人台”伴奏有三件乐器,分别为 “枚”、“四胡”、“四块瓦”。

所谓“枚”,外形与横笛相似,是从古代横笛发展而来,表面开孔平均,在指法上亦与一般笛子有别。它的音阶关系根据五度相生规律变化而来,在乐曲进行中超过了七声音阶的范围。在“二人台”伴奏中谓之为“骨”。

所谓“四胡”,也叫“四弦”,外形与二胡相似,演奏方法与二胡的区别在于,左手触弦位置在指关节处,运弓时大小臂手腕并用。它的音量浑厚,音域宽广,在“二人台”伴奏中谓之为“肉”。

所谓“四块瓦”,是由四块小竹板制成,乃是“二人台”原始的、唯一能代替梆板的打击乐器。演奏时两手紧握,因手掌张合发出音响,指挥乐队节奏。击瓦者往往随剧情变化而手舞足蹈,为乐队增添气氛。“四块瓦”音响不仅节奏明快,还按剧情打击碎竹音、颤竹音、雨点音等各种效果。它所表现的独特风格,是其他乐器不能取代的。

此外,二人台的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调,有些经过各种速度的变化处理,已走向板式化。牌曲部分,基本是民歌基础上的器乐化,此外,还吸收、借鉴了古牌曲、民间吹奏乐等,使其越来越丰富。

出道

未上过学的地道农民,成了出色的民歌手、二人台歌星。

著名原生态歌手阿宝曾在博客中写道:“这是一个曾经听了让我泪流满面的民间老艺人,一个为了舞台而生的人,他感动自己,也感动了别人。身材瘦小的辛礼生是舞台上的巨人,我常想,能够和这样的人身处同一时代,真是三生有幸。”然而这位用歌声感动无数人的辛礼生,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歌王。

1936年,辛礼生出生于河曲县楼子营镇辛家坪村。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作为家中的长子,辛礼生早早就学会了赶牛种地,帮父母亲照顾家中年幼的弟妹。因为条件所限,辛礼生并未上过学。

从小就帮父母劳作的辛礼生,唯一的爱好便是唱二人台。“在我小时候,我们村里经常有二人台演出,每次去看他们表演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辛礼生说,无论演出是大是小,演出水平如何,只要听说有,他就一定会去看看。

多听多学下,十三四岁时,天生好嗓子的辛礼生已是村里出色的民歌手、二人台小歌星,加之他能吹会拉,每逢庙会集日,他更是使出十八般武艺把场子闹腾得煞是红火热闹。这为他今后的二人台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曲目都是那时学会的。

成功

80岁依然在歌唱,期待有人一直唱下去。

家乡的贫穷,让年少的辛礼生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赚钱。“我帮人赶过羊,挖过渠,给发电厂送过炭,也到火车站当过搬运工。”辛礼生说,在辛苦工作的闲暇,他总是用歌唱来排解寂寞。

1958年,回到家乡的辛礼生开始给村里赶大车(胶车、胶皮车)。每当辛礼生赶大车回来,他总会在屋顶上放声歌唱。由于他大车赶得好,歌也唱得好,村民就送给他一个艺名:“胶车红”。

1960年,在村里赶大车的辛礼生,被招收进县二人台剧团。由一个车把式,一下子成了专业演员,辛礼生颇感幸运。在剧团期间,辛礼生潜心学习,虚心求教,使自己的演艺日臻成熟。

梦想与现实不能两全,为了生活,辛礼生在城里吃了一年皇粮后,毅然离开了剧团,回到村里,又赶起了马车。但他并没有放弃演唱,经常白天赶大车,晚上跟人排练二人台。

1987年,河曲县成立职工业余剧团,辛礼生被邀请入团,从此便开启了他辉煌的艺术之旅。2001年,中央电视台在香港、澳门举办的黄河俗名精品文化展 “腾飞吧,巨龙黄河”活动,他荣获“金奖”;2003年央视举办首届21世纪全国农民歌手大赛,他得了二等奖;同年,在全国电视大赛红豆相思节 “情歌大赛中”,他获“金奖”;200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西部民间歌手大赛,他荣获“金奖”;2006年,他在杭州参加了中国电影节“百花金鸡奖”的晚会演出……

如今,已经80岁的辛礼生依然在歌唱。“现在,我正在准备自费录制光盘。我已经老了,快唱不动了,但二人台不能断,要有人一直一直唱下去。”辛礼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