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阎维文同志商榷:民歌与方言
2019-10-31 发表|来源:晋中日报|作者:程守江2019左权国际民歌大赛圆满落幕已3月有余了。回想那时的情景:国内外歌手云集齐聚,歌坛专家名人群贤毕至。让生活在太行山深处的左权人大开眼界。作为一个左权人,当然十分专注地看完大赛的全过程。各具特色的民歌演唱,让人大饱眼福,各位专家评委的精彩点评,语言中肯,分析透彻,令人折服。
在评委中有山西老乡、歌坛大家阎维文同志和左权民歌传承人刘改鱼女士,虽隔望相见,仍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亲切感和荣誉感。然而在大赛尾声维文同志台上评述中说:“民歌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仍需推广普通话。”并举例左权民歌《亲格蛋下河洗衣裳》中的歌词“双圪定(geding)跪在石头上”,“双圪定”不是普通话,别人听不懂,应改成 “亲格蛋下河洗衣裳,双腿腿跪在石头上。”对于维文同志观点,本人不敢苟同,实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因此和你商榷。
“圪定”在左权当地方言意指膝盖,而“跪”字也并非一字多意,《辞海》明确解释,跪“两膝着地”也,而不是双腿着地。“双圪定跪在石头上”,生动地呈现出身体某个部位的动作形象。改后的歌词破坏了常人语言表达的思维习惯,如人们常说“脚踏实地”,无人会说“腿踏实地”。“双腿腿跪在石头上”与“腿踏实地”语言别扭程度,同出一辙。
同时也改变了原歌词的意境。现实生活中,下河洗衣的妇女,坐石而浣居多,原歌词为何不写成“一屁股坐在石头上”,而是“双圪定跪在石头上”。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歌词写成“亲格蛋下河洗衣裳,双圪定跪在石头上”展现的是少女俏皮又俏丽的身姿,若改成“双腿腿跪在石头上”,此种形象与“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无异是中老年妇女下河洗衣之象。再从歌词前后关系来看,这首歌曲描写的是青年男女追逐嬉戏的场景,哪个青年后生会称下河洗衣的中老年妇女们为“亲格蛋”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歌的形成是千百年来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活、爱情等诸多文化的积淀,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理念、风俗习惯、生产劳作等方面密切相关。
因地域差异,故某地的民歌中的方言、曲调、唱腔、音律等各不相同。特有的“方言”与“乡音”构成了这个地区民歌的独特风味。
方言是民歌的灵魂,方言是民歌的精髓,也是民歌的魅力所在,精髓是不可抽掉的。抽掉“方言”就会失去此地原有的地域文化,一如灵魂不附在身。
乡音则是方言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者如影随行。方言在新华字典上是查不出它的读音的,它的读音就是当地乡音,故方言与普通话二者关系是不大的。如曲艺类的天津快板、山东快书,若用普通话说出,行吗?那不成了天下一大笑话吗?民歌中的乡音,就显得更为突出,没有乡音的民歌,那不叫民歌。全国首届南北民歌擂台赛推出的歌王、左权羊倌儿小伙石占明,从《星光大道》走来的陕北姑娘王二妮,是二人原汁原味、土得掉渣的“方言”之乡音,使人眼前一亮,歌惊四座。才让他(她)走向全国,走进音乐艺术殿堂。本届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蝶当久,在争霸赛中唱贵州民歌,不看字幕我想不会有多少人听得懂。但他用心、用感情、用漂亮的歌喉赢得了观众喝彩,打动了评委,最终捧起冠军奖杯。人民艺术家郭兰英年青时唱过的歌,又有多少不带晋剧腔?推广普通话并非是错,只是场合不同。民歌大赛,南腔北调,各地方言,竞相亮相,十分正常。此时并非普通话大赛现场,如此强调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举办如此隆重盛大的民歌赛,是文化的自信,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要传承就应该有尊重,若没有尊重,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就不会延续至今。随心所欲的改动不是传承。近日,我在今年《特别关注》第八期杂志看到了王祥夫同志所写论述《民歌》的一篇文章,其中就引用了《亲格蛋下河洗衣裳》这首民歌。歌词已无“双圪定跪在石头上”而成了“双腿腿跪在石头上”,变化之快,令人咋舌。传唱了几朝几代的左权民歌,不想经名人轻率地一点拨,原样大变。左权民歌还有一个经典方言“啊格呀呀呆”。其中“呆”在当地有多种含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是当地人相互对话时常用的一种口语。非当地人难以领会其意,如有一天再有位名人又突发奇想,要改“啊格呀呀呆”,改来改去左权民歌还存在不!
要发扬就应有创新,细枝末节的修改不叫创新。此时,让我想到,国粹京剧,就是戏剧剧种创新的最好例子。清乾隆五十五年安徽四大徽班相继进京演出,受京腔影响,徽班在演唱二簧、昆曲、梆子诸腔基础上,兼容并蓄与当地剧种相互糅合,创新出享誉国际的我国“四大国粹”之一的京剧;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越剧的创新,西为中用,让小提琴说中国话。为此,当年的青年学子何占豪与陈钢,深入南方农村进行创作,作出的曲子,先拉给老妈妈听,老妈妈听不懂,他们一改再改,终于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段凄美缠绵的中国爱情故事,创作成了这首百听不厌、令人陶醉的经典名曲。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成功的小提琴协奏曲,在世界名曲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当年创作者之一的何占豪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动情地说:“梁祝这个曲子是中国南方农民写的。”但愿戏剧创新能对民歌创新有榜样的作用。
鲁迅先生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左权国际民歌大赛,印证的是“保存一个国家自己的民族文化,也是保护世界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我满怀信心地意识到,通过这次左权国际民歌大赛,文艺界的有识之士定会对中国民歌进行传承和创新,创作出更加辉煌的传世之作!同时,我相信,保留民歌中的方言特色,中国民歌同样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