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民歌 >

护歌使者王占文:“调”寄“开花”唱古今

2020-06-10 发表|来源:晋中晚报|作者:路丽华

——讲一讲左权民歌的前世今生

民歌进课堂,王占文给孩子们讲左权民歌历史。资料图

“桃花花(你就)红来哎,杏花花(你就)白哎,爬山过岭照你来呀,啊咯呀呀呆——”,6月5日,再回左权老家,我以这句耳熟能详的“开花调”打开采访“老县长”的话匣,期待以民歌的共鸣,让他讲一讲左权民歌的前世今生。

被家乡人尊称“老县长”的王占文同志,如今已73岁高龄,但因半个世纪民歌的滋养,他依然精神矍铄,理论与歌声随时交汇,脱口而出。我年少在家乡读书时,跟他曾是邻居。在北寺巷街坊口中,他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县城里为数不多有文凭的文化人,令人艳羡着,也令人景仰着。他拥有70年代初期晋中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的大专学历,从文化馆到县委宣传部,从宣传部到分管文教的左权县副县长,从副县长到太行师范校长,直到从晋中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学的位置上退休,他的职业生涯始终与文化、与教育相伴,他的个人爱好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左权人的民歌与小花戏。

2012年,退休第5年,离任文化教育副县长20年后,“老县长”又打出重磅“炸弹”,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著《流转千年的歌舞》,探索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民歌、小花戏。这是一名耕耘在左权文化战线上多年的老人献给左权将军殉国、辽县易名左权县“双七十”周年的心血之作,也是他为左权县“民歌小花戏进课堂”工程编撰校本教材后的又一力作。出版方评价此书:通篇全面系统地解读左权民间歌舞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客观地以历史的眼光探索其传承发展前世今生,第一次概括性地总结了左权县辽阳故地民间歌舞发展的历史经验与传承规律,开创了晋中乃至山西省对民间歌舞文化研究与探索的历史先河。

“老县长”认为,从宋元年间到1937年以前,左权民歌“一把相思泪,千年流不绝”。“开花调”成为劳动人民直抒胸臆的痛快表达,喜也“开花”,怒也“开花”,哀也“开花,乐也“开花”,原生态的生活,乡土味的抒情,唱出漫漫长夜的相思,它是“格旦亲”的相思泪,是“亲圪蛋”的咏叹调。

他信手拈来一句《苦相思》,“……豆角角开花抽了筋,想你想哩丢了魂……”“这原本是民间街头巷尾坐在街门洞里做针线活的妇女,情思哀怨的倾诉。这种相思往往一辈子难以兑现。”

悠悠岁月,斗转星移。原本乡间妇女吟唱的开花小调不胫而走。你唱、我唱,他也唱,渐渐成了民俗,而后成了爱情民歌。《想情歌》时唱,“樱桃好吃树难(南)栽,事情好办妹妹呀口难开”;《不想走了返回来》时唱,“黑油漆大门朝里开,把哥哥送到大门外,豆角开花弯回来,不想走了你返回来。”

时空推移,“开花调”闪耀出民主解放的思想光芒。“老县长”解释,享誉海内外的“桃花红,杏花白”就是主人公在《刘梅躲婚》中勇敢地与现实抗争的心声,“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过岭照你来呀,啊咯呀呀呆。窗户(你就)开花帘朝(你就)外,照见哥哥进院来,啊格呀呀呆。”

如果说,1937年以前是左权民歌的“史前文明”,那么,这一年之后,左权民歌就从民间的小情小爱走出来,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兴亡休戚相关,它的服务主旋律的特色在那一刻起开始形成。

1937年,对于辽县(左权县原名)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年份。这一年八路军主力部队上了太行山建立了根据地,世界的目光瞬间集中到这里。从1937年至1945年,指挥总部、作战部队、后方机关、热血青年,150多个单位,来到这里驻扎和战斗。这是一个民族精英荟萃的时代,对包括左权民歌在内的左权文化影响深远。

“老县长”例数,左权民歌《逃难》《鬼子占了辽县城》控诉日寇侵华的滔天罪行;《左权将军》悲歌一曲响彻太行,辽县易名左权县;《打炮台》《百团大战》等记录游击战争的发祥;《四季生产》《妇女解放》歌颂太行山上“小延安”的根据地建设。其中,《太行山是英雄的山》唱出太行精神的灵魂,“太行山是英雄的山,烈士的鲜血遍地染,山山岭岭竖丰碑,太行精神代代传。”

抗战时期的左权民歌唱出一个时代的最强音,随着大量歌曲的诞生,“左权民歌”成为山西民歌中的重要一支,继而成为中国民歌海洋中一朵不可忽视的浪花。

左权人民唱着《新中国》,与全国人民一道站起来;唱着《左权是个好地方》,改革开放气象新;唱着《新开花调》,与时俱进建设新农村。

如今,插着“左权民歌汇”的翅膀,左权人民正在飞奔小康。“老县长”透露,今年上半年,左权县通过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左权民歌、小花戏进行地方标准管理。诚如是,歌声将变成当地群众的致富“经济”,民歌将变成催动发展的“生产力”。

你听,你听,又到一年“民歌汇”,“亲圪蛋”唱着“开花调”来了,唱“开花调”一定不要忘了自己的母土,这是一个世纪的经验,也是一个世纪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