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民歌绽放文艺百花园
2024-07-26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杨文“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双圪腚跪在石头上呀,小亲圪蛋,小亲圪蛋。小手手红来小手手白,搓一搓衣裳把头辫儿甩,小亲圪蛋,小亲圪蛋。亲呀个亲来蛋呀个蛋,洗衣裳的妹妹是看俺哥哥来,你是看俺哥哥来,亲呀个亲来蛋呀个蛋,小亲圪蛋,小亲圪蛋。小亲亲来小爱爱,把你那好脸扭过来呀,小亲圪蛋。你说扭过就扭过,好脸要配那好小伙,小亲圪蛋……”
一踏入左权县,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曲调清丽而优美、风格委婉而温柔的民歌声。在左权,不论大人、小孩都可以不假思索张嘴就能唱出数十支民歌。
左权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民歌之乡”,1996年以来先后5次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左权民歌的形成应不晚于宋元时期。她的大腔与宋代的唱赚、元代的散套相比较,曲牌结构有许多相同之处,都大量保留着中古代音色和韵律。这说明,宋、元之后,当唱赚、散套在别的地区逐步向舞台戏曲方面发展时,因受地域闭塞和其他因素影响,当地则以民歌形式保留了下来。较大腔唱法简易通俗的小调、杂曲,则形成更早。
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左权民歌,意境新颖,诗味浓郁,风格独特,在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自成脉络,独树一帜。她以口耳相传,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代代勤劳聪慧的左权儿女集体创作的艺术珍品。
虽历经时间淘洗,这些前人所留下真切的生活写照,至今仍在珍惜和传承中毫没褪色。一支歌产生后,只要她符合人们的心意,便为大众所接受,并广泛地予以传唱。传唱中,民众依据自己的需要,对歌词、曲谱都要做相应的删改,因而便出现了同样内容的一支歌,却有多种词谱的现象。一次次的传唱,便是一次又一次的再创作,经过不断地充实而日趋精练,愈唱愈久,越传越远。
约在明清时期,她在当地传唱就极为广泛。她由多种多样的形式,以不同风格、不同的音色和旋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众的思想感情,成为大众最易接受、最易掌握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从现在仍然流传的《绣荷包》《闹五更》等歌中,不难看到明清的历史印记。也就在这一时期,她还孕育了“文社火”(小花戏的前身)。她在推动其他民间音乐形式的产生与形成中有过极为重要的影响,反过来民间舞蹈、戏曲的发展,也给她的创作与传播,开辟了更广阔的领域。
为了在太行山上建设稳固的八路军“大本营”,党的新文艺工作者汲取全国各地民歌的养分,对当地的民歌加以改造提高,拿现成的旧曲调填写新歌词,做啥事就编唱啥,服务根据地各项建设。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古老民歌赋予了新的生命力,火了起来。
随着战争的深入,她的运用更为广泛,涵盖了敌后抗日战场的方方面面,诸如抗战备荒、生产自救、参军参战、减租减息、互助合作、拥军优属、妇女解放、民主建设、扫盲运动、瓦解伪军、追悼烈士、赞颂英雄等,都有许多歌声传唱,做到了事事有歌、时时有歌、处处有歌,发挥了其他形式难以代替的作用。这一时期,她成了团结教育民众、鼓舞军民斗志和瓦解打击敌人强有力的宣传工具,流传至今的有《武装保卫春耕》《参军歌》《感谢共产党》等500余支,为抗日救亡做出了杰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她由俗到雅俗共赏,由本土到全国的飞跃阶段。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对她的发掘、整理,各级音乐学院、文艺团体不断组织力量到左权采风。他们既学习乡间流行的民歌,又对其进行加工与提高,同时还帮助当地培训歌手和创作新民歌,使古老的民歌曲调更典雅,歌手演唱技艺更成熟,成为歌颂党的领导,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歌颂改革开放的民间艺术奇葩,以其独特的魅力传遍全国,飞向世界。
2004年以来,左权以歌促旅,以歌兴业,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两届“左权民歌汇·国际民歌赛”等大型赛事,不仅带火了左权民歌这一品牌,还直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双向开发,助力老区人民唱着民歌奔小康;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将舞台搭在山水清秀奇峻灵动的太行山上、清漳河畔,倾情打造10期《原声天籁——中国民歌盛典》综艺季播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各频道,与数以亿计的国内外观众一起见证原生民歌、经典民歌、创编民歌生生不息的澎湃活力,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左权民歌是当地所有民间歌曲的总称,由大腔、小调(含开花调)、杂曲组成。
大腔属套曲类民歌,曲调优雅婉转,结构严谨完整,跳跃性大,虚词拖腔多。由序曲、正曲、尾声组成,各部分又有各自的曲牌名称,序曲称“蒜疙瘩”,正曲叫“劈破玉”,尾声称“打岔”。序曲和尾声固定不变,正曲则变化不定,由演唱者随意增减。大腔唱词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曲调较长,最长的《大小姐下绣楼》,共165小节。大腔唱法奇特,难度较大,主要反映情爱,难学难唱,俗话说:“唱得了小调,喊不来大腔。”
小调为民歌曲调的俗称,是她的主体。题材形式多种多样,有抒情,有叙事,也有轻松欢快的、凝重典雅的,还有诙谐幽默的、尖刻讽刺的。词句富于表现力,其格式以7字句最多,兼有10字句、5字句的混合句多种。曲调多以G调式为主,大部分简短,音节一般只有10个左右。易学易唱,可随心所欲填词改词。
开花调是从小调中派生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民歌形式。以花喻人,情深曲浓,一般歌词分上下句,上句总是以XX开花为起头,下句点明主题,基本上已形成一种格式,故而称:开花调。比如“玻璃开花里外明,远远照见俺圪蛋亲”“苦菜菜开花苦又苦,活活苦了俺二十五”等。其曲调短小精干,明快活泼。曲式结构属上下句平行式,其旋律流畅,抒情性极强。歌词多以反映男女情爱为主,传统歌曲有《会哥哥》《单相思》《想亲亲想在俺心坎上》等。由于其形式短小,绝大部分歌词属即兴创作,随编随唱,具有很大的民众性,因而传唱最广。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代表左权民歌精髓的“开花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杂曲是对打夯歌、牧歌、秧歌等的总称。打夯歌系一人领唱众人随和,随劳动节奏而歌的小曲;牧歌是牧工在田野乡间对唱嬉戏之歌。其共同特点为:词曲格律自由,适于即兴编唱。另外,民间舞蹈中的推小车、赶旱船、跑竹马、踩高跷等,均有各自固定的曲谱,主要在逢年过节中化妆演唱。其形式繁多,曲调单一,唱词自由,是当地民歌中别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跟全国各地的民歌一样,除广泛应用了叠字、比喻、比拟、夸张、双关、谐音、复沓等手法,使歌曲达到简洁、明快、生动与意境清新、人事凝结、情景交融外,还特别恰当地使用了当地民众日常生活中最通俗的语言来反映和表现大众生活和思想感情,让民歌显得神采具备,亲切宜人,易于理解。
比方《苦相思》中:“白日里想你不敢吭,黑夜里想你吹不熄灯。”《查脚》中:“十七八闺女街上走,可遇见查脚可查住,查住要往衙门送,村长闾长说不下情,她娘在那儿发了愣。”《大烟袋》中:“上一次鬼子来扫荡,狗日的真是赖,抢走了哥哥的两双鞋(hai),还有俺的大烟袋。”又如《喜相逢》中:“打了三天没见面好比三年,手拉着小亲亲站在当院。”“黄格凌凌小猫钻水道,咱俩人相好谁知道。”
还有大腔《奇怪》中:“奇怪、奇怪、实实奇怪,墙里栽花墙外开,花开招着蜜蜂来。花儿好比莺莺女,小蜜蜂好比张秀才,二人正在花心闹,老龙下起大雨来,花儿粉粉碎,小蜜蜂泪盈盈,单等来年三月天,花儿重新开,小蜜蜂再回来。”12句唱词,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故事,结构严密,比喻生动确切。
她反映了在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的美好向往。鲜花比喻莺莺,蜜蜂比喻张生是何等吻合,老龙下雨比喻封建势力拆散一对情人美好生活,又是何等令人气愤。“单等来年三月天,花儿重新开,小蜜蜂再回来。”表现了他们勇于冲破黑暗,争取自由相爱的不屈性格。
类似这种方言俚语的歌词,在民歌中运用十分普遍,而且有比有兴,由兴见情,这就使其更易为民众所接受,为民众所热爱,使她的地方特色愈醇香浓烈,沁人心脾。
流传在左权大地上那数以万计支歌,千百年来,她陪伴着左权民众走过了每一个春秋冬夏,见证了当地每一处沧桑变迁,绽放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