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民歌 > 资讯 >

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民歌的盛汇 人民的节日

2019-07-25 发表|来源:晋中日报|作者:杨志刚

盛夏的左权大地,到处张灯结彩,人流如潮,歌声飞扬。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田间地头,四处回荡着嘹亮、优美的歌,脱贫之后的人们“唱过老歌唱新歌,唱过情歌唱喜歌,唱不尽今朝好心情,好歌儿越唱大路越宽阔”。而且和以往不同的是,不仅仅是左权人在自娱自乐,诸多名师大腕、山西本土的音乐家相继走进左权,他们或出任评委,或登台献艺,或担纲导演,或授课讲学,让当地百姓饱了眼福享了耳福开了眼界。来自四面八方网选出来的70位“好声音”云集左权竞技高歌,南腔北调、山歌小曲,汇聚成了姹紫嫣红、婀娜多姿、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民歌百花园。我由衷地感到,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是民歌的盛汇,人民的节日,为此点赞叫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认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决不仅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物质生活需要,还应当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既要为人民谋物质层面的幸福,也要为人民谋精神层面的幸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民歌起源于劳动,植根于生活,情动于中而形成于声,是劳动人民喜怒哀乐的情感宣泄,是悲欢离合的本真表达,是生命的自然体验,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叹。民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抒发的都是真实的情,歌唱的都是熟悉的事,接着时代的地气,冒着生活的热气,闪耀着艺术的灵气,高扬着人间的正气,彰显了民风,体现了民情,传达着民意,铸造着民魂,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能引起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人民群众愿意唱、愿意听、愿意学、愿意传,即使在互联网+的时代,依然没有褪色,依然受到当代人的喜爱,依然是不少歌唱家的保留曲目,是音乐院校的声乐教材,是百姓饭后茶余哼唱的曲调。足以说明,民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人民的歌。

民歌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远古农耕时期的产物,是最早的艺术,正如鲁迅所言:“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的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或祈祷神灵的护佑,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抒发狩猎、丰收的心情。“杭育杭育”应该就是最早的劳动号子。中国民歌是中国音乐的源头,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传统文化的“化石”。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由于各地地形地貌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不同,气候条件的不同,性格情趣的不同,语言的不同,形成了不同风格、不同演唱形式的民歌。民歌是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符号,是一个人的乡愁,是一个人的民族身份。传承民歌艺术就是传承文化传统,保护民歌就是培护我们的文化之根,发展民歌事业就是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凝聚我们的民族情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

进入新时代,山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了促进山西经济高速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了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总体规划,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全省各地都在大力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纷纷使出高招,亮出绝活,打造品牌,谋求差异化发展。左权县素有“万首民歌千出戏”的美称,当地百姓有着唱歌、跳舞的文化传统,先后走出了刘改鱼、石占明等民歌高手,“开花调”“小花戏”分别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左权县最亮丽的两张文化名片,是最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何将特色变为财富,以此带动发展,造福一方,为老区人民谋求更大利益,这是晋中市委、市政府及左权县委、县政府需要破解的课题。举办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有效地提高了左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左权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左权打通了渠道,为宣传左权传统文化搭建了平台,为旅客听着民歌游左权和百姓唱着民歌奔小康找到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