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民歌 > 资讯 >

山西民歌在中国音乐学院咏唱回荡

2019-12-14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晋戏宣

12月11至12日,山西华夏之根艺术团受邀走进中国音乐学院,与国音教师学子共探山西民歌艺术魅力。

11日晚,山西华夏之根艺术团优秀的民歌手们在国音堂音乐厅举办了“山西民歌汇”音乐会。山西民歌、经典再现,萃取山西现存两万余首民歌精华,演绎左权民歌、河曲民歌、晋中民歌、吕梁民歌、襄汾民歌……,车斗印、张红丽、李小菲、常春、郭亮亮、崔瑞宁、高昆峰、赵燕、于凤英、王敏、王丽、李永峰、刘娜等众多唱将把《人说山西好风光》《挂红灯》《想亲亲》《桃花红杏花白》《西口情》等近20首山西民歌演唱的淋漓尽致,独唱、对唱、清唱、联唱、表演唱、女声小合唱,精彩纷呈。

12日,中国音乐学院梦想剧场内,山西华夏之根艺术团团长、一级作曲王京荣作了《聆听大地的咏唱——山西民歌在当下的艺术审美》专题讲座。讲座通过与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天彤教授对话的形式,为大家讲解了民歌作为“方言的艺术”在当下演唱中需要注意到的“音韵美感”以及民歌在“风格性与世界性”方面的艺术关系等。讲座还有青年歌唱家从演唱技巧方面给大家做了示范,让同学们在讲演结合的形式中更真切地感受到山西民歌的艺术魅力。

王京荣在谈到民歌语系时说,“民歌作为方言的艺术,如何在歌唱的技术层面解决好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背后是音乐的地方性和世界性的关系,民歌没有了地方性就是白开水,就是假民歌,没有了风格没有了味道。但只有地方性了就是民间艺术,就不能被更多的人读懂并喜爱,最多只能是看个稀奇,看个热闹,这个不能长久,也不是有利于民歌发展的方向。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话不假,但要理解好什么是民族的,民族的不等于民间的。并且民族的是指艺术的内容,而世界的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才能实现。那么,山西民歌如何做到从民间到民族,再用什么样的手段实现世界呢?方法也是两条:方言的发声位置;方言的音韵美感。这两条做到了做好了民歌就唱好听了,既有味道又能被更多的非本方言区的人们喜爱。”他认为,民族调性是一个地区的音乐总和,而它来源于本地区的方言音韵,把这个关系搞清楚了,民歌在音乐旋律上的美感就找到了。“桃花红杏花白”,这样的语言风格、比兴手法起于古代北方民族,虽然我们现在不这样说话了,但民歌却保留这样的语言风格,山西民歌是北方民族音乐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