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和顺:非遗古韵闹新春

2025-02-10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张谦
正月初六,精彩的戏曲演出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正月初六的和顺县城,零下12℃,寒风裹着浓浓年味扑面而来。当记者循着铿锵锣鼓声来到县宣传文化中心时,但见红灯笼长廊下早已挤满观众,耄耋老者拄着拐杖坐在前排,年轻父母把孩子扛在肩头,返乡青年举着手机穿梭拍摄——一场名为“怡然见晋中 非遗迎新春 幸福和顺年”的文化盛宴,将非遗的千年韵律揉进新春的喜庆中。

上午9时,随着三声震天响,夫子岭弦腔《闯山》如惊雷破空。绛红戏袍在追光灯下翻涌如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任鑫爱一个鹞子翻身亮相台前,眼波流转间,300年前董千金策马闯关的传奇跃然眼前。

“这调门和我爷爷那辈哼的一模一样!”72岁的刘金林手指随着旋律打着拍子,布满沟壑的眼角泛起泪光。当唱到“太行巍巍开天门”时,台上演员甩出三丈水袖,台下传来一声声喝彩,仿佛300年的时光从未在这方土地流逝。

随着古窑村秧歌戏《大观灯》登场,剧场霎时化作沸腾的市集。丑角踩着“矮子步”穿梭其间,冷不防把彩绸抛向观众,引得骑在父亲肩头的孩童咯咯直笑;旦角的水袖忽如流云舒展,忽似闪电劈空,“95后”小伙李伟的手机镜头忙不迭追着满台锦绣。“老铁们看这‘卧鱼’动作,这才是山西的年味儿!”他对着直播间6000多观众兴奋呐喊。

“怡然见晋中 非遗迎新春 幸福和顺年”系列活动由和顺县文旅局策划,携手县牛郎织女晋剧院及非遗中心共同打造。活动中,不仅有文艺小分队和文工团带来的精彩文艺节目表演,还设置了非遗食品品鉴、非遗技艺体验等环节,对该县文化馆多年来在免费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

在当天的演出现场,随着节目的不断推进,观众被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深深吸引,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与欢呼,现场洋溢着热烈且欢乐的气氛。“能在家门口欣赏到这样高水平的戏曲盛宴,特别是传了300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夫子岭弦腔,真是难得的文化享受。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持续举办,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欣赏这些珍贵的传统艺术。”观众刘泽民感慨万千。

“这不是简单的年节热闹,而是文化基因的唤醒工程。”和顺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县里准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具有传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将持续至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