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大涧道情 >

大涧道情

2015-12-11 发表|来源:大同网|作者:(王笑林整理)

大涧道情流传于山西北部的灵丘县,是大同市较独特的一个地方戏曲种类。据说,大涧道情发源于与灵丘相隔的繁峙县。大涧是村名,位于灵丘县城东落水河乡,自古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清宣统二年,大涧村白永昌、吕作福、白永印、白家绪、张玉禄、刘周来、乔三、乔双锦八位村民拜繁峙县磨二为师,学习道情,后组成20多人的戏班,经常到外地演出。演出过程中,艺人们融和进大同地区的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小曲,渗融了当地的乡韵乡律,形成独具大涧地域文化特色的大涧腔调。

大涧道情原为唐代道教的道曲,原有72调,现存12调。它以联曲唱腔为主,常用的唱腔曲牌有“双梅”、“单梅”、“一枝梅”、“大红袍”、“南北”、“跌落金钱”、“苦河子”、“反耍孩儿”等,同时也吸收了北路梆子和晋剧的音乐元素。其唱腔以真嗓演唱,清悠委婉、悦耳动听,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伴奏器乐有板胡、二胡、笛子、低胡、渔鼓、锣、镲、四块瓦等,其中四块瓦、渔鼓为道情的特定乐器,具有浓厚的中国庙堂古典音乐的特色。

大涧道情的主要剧目有《卜卦》、《风雪配》、《三贤》、《龙蛇阵》、《顶灯》、《重婚》等十多个剧目,以生活小戏为主,台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2011年,大涧道情被山西省文化厅列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