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汾孝秧歌 >

山西濒危剧种的传承现状及保护对策

2024-05-06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韩爱忠

戏曲在人民生活中曾占据重要地位,从“宁愿跑得丢了鞋,也不误了晋剧里的嗨嗨嗨”这句老话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山西人民对戏曲的热爱。作为戏曲大省,山西素有“戏曲摇篮”之称,其剧种数量在全国历次普查中均名列前茅。据2016年原国家文化部全国地方戏曲剧种剧团普查结果,全国共有348个剧种,而山西就占据了38个。然而,回顾20世纪80年代的普查数据,我们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当时山西拥有56个剧种,而现今仅剩38个,剧种数量的锐减令人痛心。这些现存的剧种,虽然种类颇多、独具风格,每种戏曲都蕴含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遗憾的是,其中26个已被列为濒危戏曲剧种。因此,如何妥善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濒危剧种,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新使命和新考验。

汾孝秧歌小戏《小村新风》演出现场。资料图

一、山西濒危剧种的传承价值

(一)文化传承的载体

戏曲,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深深地烙印着中国古代的文化印记,传递着丰富的历史、哲学、伦理及道德价值观念。山西地区的濒危剧种,作为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展现了这片土地上人民最原始、最朴素的文化价值取向。通过多样化的角色演绎和情节铺陈,这些剧种鲜活地呈现了山西民众独特的风俗习惯、价值信仰以及审美情趣,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与历史资料。

(二)社会教育的工具

在古代,戏曲常常被用作教化民众的工具,通过善恶有报的故事传达正面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山西戏曲是群众认同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濒危剧种体现了不同地域人民的特色,有千百年的历史积淀,群众基础深厚,它能以娱乐的形式寓教于乐,提升民众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

(三)文化交流的桥梁

戏曲是各地文化交流和传承的桥梁。通过聆听和观看山西戏曲,游客或听众能了解山西特色,体味传统山西人民生活,更好地理解山西文化,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二、山西濒危剧种的传承困境

(一)经费不足束缚剧团发展受限

自2010年以来,山西省国有剧团的数量呈现出整体下滑的趋势。部分剧团受到经费匮乏、体制改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被迫合并或解散,如太原市豫剧团的核销、歌舞剧团和杂剧团的合并等。这导致大量戏曲工作者失业,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营剧团的发展。然而,民营剧团的生存也由于缺乏财政支持而受到严重的挑战。部分民营剧团因经营不善而迅速关闭。同时,经费短缺也限制了剧团的创作更新,剧本内容缺乏创新,与时代脱节,观众的吸引力度受限。此外,部分优秀的戏曲表演者、创作者因缺乏资金支持和社会认可而转行谋生,戏曲传承后继无人。

(二)创新不足制约戏曲受众扩展

过去,山西戏曲剧种作为主流文艺,深受各年龄层人群的喜爱。此境况下,山西剧团数量、演员积极性、观众热情度等发展态势均向好。现如今,伴随信息技术、自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文化逐渐走向多元化,各阶层群体更追求新颖、时尚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戏曲创新不足,难以吸引人们关注和了解。同时,戏曲行业政策支持少,戏曲舞台灯光样式、剧目内容、演员表现形式仍沿用传统戏剧样式,未结合时代新元素进行创新,戏曲难以吸引低年龄段人群,限制戏曲受众扩展。

(三)人才缺乏导致戏曲传承困难

人才是戏曲剧本、表现形式的重要传承者和保护者。在数百年历史演进中,山西戏曲在内容、唱腔及表现形式等方面,结合时代的特色,历经多次转变,但经戏曲艺人传承,戏曲文化得以延续、流传,铸就了山西戏曲独有风貌。现如今,通过专业戏曲院校培养,学生可以掌握创作的基本功,但流派艺术的传承,是难以以学校教学的形式实现的,更重要的是戏曲艺术者言传身教,将历年的经验传承。目前,由于戏曲文化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有限的艺人相继去世以及戏曲技艺磨炼耗时长,戏曲人才流失,戏曲剧种也面临失传风险。

三、山西濒危剧种的保护对策

(一)发挥组织机构在濒危剧种传承中的作用

文化机构和文艺演出团体是戏曲剧种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力量。文化机构在戏曲剧种保护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一是参与者,文化机构积极参与戏曲剧种的调研和整理工作,深入挖掘各剧种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表演技艺,为剧种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二是监督者,文化机构负责对戏曲剧种的传承和发展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剧种在传承过程中不失真、不走样。三是指导者,文化机构通过组织专家讲座、培训班等形式,为戏曲从业者提供专业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表演技艺和艺术修养。而文艺演出团体则是传承濒危剧种的重要力量。这些团体既包括专业的剧团,也包括由业余爱好者组成的团队。他们通过舞台表演,将戏曲剧种的艺术魅力展现给广大观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并传承这些剧种。专业剧团凭借其丰富的表演经验和精湛的艺术水平,成为传承濒危剧种的主力军。而业余爱好者则通过自己的热情和努力,为戏曲剧种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发挥义务教育在濒危剧种传承中的作用

一方面,学校以定期形式举办“戏曲进校园”文化艺术节,线上线下相融合,积极寻求与专业戏曲团体合作,邀请他们传授戏曲剧种的理论知识及表演技艺,让学生在接触、了解和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戏曲表演的技巧和精髓,近距离感受戏曲的魅力和深度。另一方面,依托校园营造育人气息,以戏曲艺术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及演出活动,成立戏曲社团,鼓励有戏曲爱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戏曲表演,并利用特殊节日活动及文艺演出,表演戏曲节目,帮助戏曲更好地走进校园,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

(三)发挥社区展示在濒危剧种传承中的作用

社区是戏曲深扎“草根”的桥梁和纽带,不仅是戏曲传承的重要场所,更是戏曲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生动课堂。通过社区庆典、节日汇演等方式,可有效加深群众对戏曲的文化认同和情感支持,同时也为票友搭建交流互动平台。要积极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参与各类社会活动,为乡村振兴、弱势群体、福利机构等义演,以请戏班唱大戏的形式增加戏曲演出。同时,优秀作品是戏曲获得观众、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挥新老艺术骨干的才智、经验,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对作品进行复排,催生精品力作,从而以新颖节目为支撑,更好发挥社区在濒危剧种传承中的作用。

(四)发挥创新创意在濒危剧种传承中的作用

传统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魅力不容忽视,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和传承,就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一是利用数字技术,拓宽濒危剧种的传播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戏曲的传播方式也需更新。以官方微信、自媒体为载体,传播戏曲的理论知识、表演技巧及传统戏曲的展现形式。此外,以直播形式表演,让更多的海内外戏曲爱好者可以随时随地欣赏精彩演出。二是增强舞台科技感,提升濒危剧种的观感质量。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观众对文化艺术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因此,我们需要在戏曲演出的舞美设计、灯光音响等方面下功夫,营造出更加震撼人心的视听效果。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戏曲演出的细节处理,如服装、化妆等,使之更加符合人物角色和情节发展的需要,从而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沉浸感。三是开展跨界融合,丰富濒危剧种的题材元素。我们可以将戏曲与方言、俗语、民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加接地气的作品。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如舞蹈、编剧等,创作出更具创意和新颖性的跨界作品。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还能让传统戏曲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结语

戏曲作为山西文化的重要支柱,其濒危剧种的保护与传承尤为关键。为推进濒危剧种的持续发展,必须强化组织机构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进行有效宣传,积极发挥校园教育的基础作用加强创新驱动推动文化传承。综上所述,多方需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山西省濒危剧种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作者单位:汾阳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