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洪洞道情 >

洪洞道情剧团成立 对传统文化实施科学的保护

2015-12-08 发表|来源:临汾日报|作者:卢凯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近日,洪洞道情剧团正式成立。洪洞道情这朵含苞欲放的山花,再次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洪洞道情亦称道腔,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虽属地方性小剧种,但它有着独特的音乐魅力,在地域民间文学的融合下,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是生活习俗中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之一。

据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洪洞道情最为兴盛,其时,县道情剧团排演了《彩礼》、《箭杆河边》等不少剧目,演员功夫很好,特别是裙子功、扇子功等技艺独特,多次为中央领导、国际友人作专场演出。

近年来,为了传承戏曲精髓,弘扬民族文化,该县文化馆馆长王春亮及时将洪洞道情剧种挖掘整理,展现于广大人民群众眼前,同时,于2008年组织了馆内有戏剧专长的业务骨干,在民间老艺人的传帮带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将洪洞道情享有盛誉的三个历史剧:二斗梅“重台”、龙虎山“送茶”、玉堂春“起解”折子戏完整地传承下来,在学习传承中完整的录音录像,充实了资料,并成功地在该县影剧院进行了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展演,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出了瓮志红、陈文惠、张红红等一批中青年演员,也体现了项目传承人陈白蛋、张香平的传承责任。洪洞道情是土生土长的流传于本地区的传统戏曲,道情戏在洪洞县历史传承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道情戏唱腔独特、人物鲜活、故事贴近生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王春亮介绍说,面对急需挖掘、抢救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用之不竭的文化支持,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对传统文化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也有利于实现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