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晋北道情 >

传统戏曲与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以“晋北道情”的发展现状为例

2019-11-04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黄娟
晋北道情戏 剧照

山西作为戏曲大省,有着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晋北道情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晋北道情形成于唐宋,发展于清代后期,是流行于山西晋北地区的重要传统戏曲形式,是晋北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形式。然而,随着上世纪 90 年代新兴传媒的迅猛发展,晋北地区原有传统戏曲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原有的地区文化特色逐渐消失,对农村文化建设造成消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对传统文化也日益重视,试图重新构建地方性、民族性的农村地域文化。因此,研究山西地方戏曲的重新振兴,探讨其在构建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有着一定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晋北道情最初为说唱形式,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戏曲形式转变。晋北说唱道情,又名“坐腔道情”,一般以“说”为主,以唱为辅,这种曲牌体说唱形式曾广泛在民间流传。后来,道情艺术很快与晋北地区的宗教、民俗、方言、民歌等融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扎根繁衍,成为一种街头表演艺术。为了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原以道教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讲唱道情增加了许多当地的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并增加了引人入胜的武场表演,一些剧目开始演绎复杂的故事,展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晋北道情戏曲化的转变,使其艺术张力得到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群众喜爱。

晋北道情的早期剧目,一般都来源或改编自道教故事,如一些神话和劝善故事,诸如《湘子传》《王祥卧冰》等;也与当地的民间故事结合,反映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如《老少换妻》《河灯会》等;并且受到其它剧种的影响,如晋剧和梆子戏,从中移植了一批历史剧和传奇公案戏,例如《八义图》等,剧目共计达百部之多。改革开放初期,晋北地区戏剧在文革停演10 年后,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众多道情剧组,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晋北道情移植了《杨门女将》《雏风凌空》《洪湖赤卫队》《江姐》等古现代戏曲,创作了《春婚》《姑嫂情》《小团圆》等反映现代社会生活、情感的剧目,不仅受到晋北地区民众的欢迎,还传播到陕北、河北西部和内蒙西南部等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20 世纪末,在新兴传媒方式的影响下,以及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下,中国农村的戏曲文化出现衰微,主要表现为戏曲受众的急剧减少、商业演出戏曲剧团的大量破产、戏曲表演配套设施的破坏、戏曲人才的大量流失等。在这种大背景下,晋北道情的发展也陷入低谷。

“晋北道情班社中演员阵容最强大、设备最齐全、影响最广泛的专业剧团已名存实亡”,右玉、神池道情剧团相继倒闭,只有一些业余戏班在活动。晋北道情在发展中面临巨大困境,无法吸引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这是对晋北道情生存最直接的威胁。然而,电视等娱乐媒体并非群众集体参与的娱乐方式,并不能满足农村民众公共文化生活的精神需求。电视戏曲节目在农村受到很大的欢迎,也说明戏曲在农村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振兴传统文化、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也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笔者以为,晋北道情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重新走入乡村,占领农村文化市场,成为农民日常的公共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发挥作用。

2018 年 1 月 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等传承发展”。“晋北道情”文化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农村的优秀戏曲曲艺,是否可以走出其发展窘境呢?

首先,从农村文化市场来看,传统戏曲,如晋北道情仍是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购买方的缺乏,即市场的流通环节出现问题。当前电视戏曲节目大获成功,可知农民群众,特别是中老年农民是热衷传统戏曲的。然而,目前现实是晋北道情已经淡出农民的公共文化生活领域,症结在于晋北道情在竞争力极强的文化市场中无法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从传统意义来看,乡村晋北道情的演出属于公共文化生活领域,理应政府支出费用,但是农村基层组织无力,也不愿承担这部分费用,最终导致戏曲市场的解体。因此,笔者认为在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中,各级政府应当划拨专款到农村的公共文化生活领域,例如,2009 年 7月,神池县政府拨专款 6 万元用于排练新剧目,组织参加忻州市组织的艺术大赛;同时,政府还出资编撰《神池道情剧目大全》(2010)、《神池道情优秀唱腔选》(2011)、《神池道情曲牌联奏》(2012)等文献和音像资料集,加强了对这些优秀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

其次,当前大多数的晋北道情剧目和情节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这就要求市场创作主体要与时俱进,结合现实生活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剧目。晋北道情植根于宗教,是立足于传统农耕社会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文化表现样式,宣扬的理念也有点陈旧过时。因此,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中,晋北道情无论在表演形式和内容上都必须与时俱进。

再次,道情艺术与旅游业协同发展。传统戏曲文化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应该将其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予以开发,用旅游业来带动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例如,吕梁民间艺术团排练的新道情剧目———《碛口古镇》,就深受欢迎。临县道情与本地具有特色的旅游业结合,是典型的“双赢”模式,实现了旅游发展与传统戏曲保护的目的。

总之,在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中,挖掘传统、地域性的戏曲文化势在必行,晋北道情的复兴应该提上日程。无论从戏剧市场的购买主体、结合时代精神的新剧目创作,还是从晋北道情的生存现状看,政府都应该介入进来发挥作用,并与当地旅游业结合起来,从而振兴传统戏曲,发展新时代农村文化。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