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平陆花鼓戏 >

平陆花鼓戏简介

2015-11-08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佚名

平陆花鼓戏流行于平陆县曹川的刘岭、任岭、前窑、曹河一带,早期为闹红火、打花鼓的群众自乐活动。

早期花鼓戏无弦乐伴奏,只有大锣、底锣、大镲、小镲、鼓板、小堂鼓等打击乐器,演出时一人肩背花鼓,戴髯口,其他人扮女角,手执小铜锣,在厅院边唱边舞,供农民和煤窑工人娱乐。唱腔采用当地民歌,一人主唱,众人以虚词帮唱拖腔部分。演唱节目有《王景川卖妻》、《小货郎翻箱》、《打灶君》、《彩环计》等。民国初年,由河南迁至今曹川乡南窑村落户的杨毛,组织花鼓艺人在地摊串演小戏,后登台试演《打棒槌》。以后逐渐受迷胡戏影响,增加了生、旦、丑行当和板胡、二胡、笛子、三弦等乐器。经常演出的剧目有《张古董借妻》、《小寡妇上坟》、《王小赶脚》、《石有打妻》等10多个。并出现了著名艺人刘治之(生)、贺文彩(旦)、李逢其(丑)、陈清晨(须生)、粟小法、刘治更等。

花鼓戏兴盛时,当地曾有“花鼓戏在曹川,三天不见想看看”的民谚。抗日战争时,曹川一带花鼓戏为配合当时形势,一度繁荣,后因受梆子腔冲击,形式单调,逐渐衰亡。剧目唱腔大都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