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落子《孙安动本》:孙安为官廉且直
2021-08-20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李江兵 傅亚斌由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创排的上党落子《孙安动本》,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心怀天下、为官清廉且勇于直言进谏、最终扳倒贪官污吏的诤臣形象。舞台上的孙安血肉饱满、正气凛然,在铿锵的锣鼓声中抒发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全剧的表演和唱腔也充分彰显了上党落子的特色——激情高昂,酣畅淋漓。
《孙安动本》原名《三动本》,又名《徐龙打朝》,最早的剧种版本,目前应属柳子戏。山东柳子剧团的《三上本》,经整理改编后被拍摄为黑白电影,在上世纪 60 年代风靡一时,不仅对柳子戏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也掀起了一股改编的热潮。京剧、秦腔、晋剧、婺剧、丝弦等多个剧种都有整理复排。其中由翁偶虹整理,李和曾、景荣庆主演的京剧版本对原剧的改动最大,产生的影响也较大。上党落子版本是根据吉林京剧院重新整理复排的京剧版本移植而来的。
上党落子《孙安动本》全剧分为“获状”“动本”“修本”“血谏”“法场”“打朝”六场。讲述的是 :明朝万历皇帝年幼,太师张从独霸朝纲,把朝廷用于赈灾的粮食变卖,暗中为自己在襄阳城郊修建了陵寝。为了避免走漏风声,派兵把修建陵寝的三百民工杀死掩埋。曹州知府孙安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吏,不仅变卖家产赈济灾民,还着手调查赈粮被挪用变卖一事。太师张从代传圣旨把孙安调离曹州,一来让孙安脱离曹州的灾情政务,二来欲收买孙安为己所用。孙安在“万民泪压征鞍奉旨离任”途中,目睹了百姓流离失所,收得民间诉状,决心上殿参本,为民伸冤。金殿之上,孙安连动二本参奏太师张从,小皇帝却在张从的蛊惑下不但不准本,反将孙安责打四十廷杖赶出朝堂。孙安的老师黄义德息事宁人,拿前朝忠臣遭害的下场劝孙安不要与张从结怨,以免惹祸上身。不料却激起了孙安的愤慨,连夜修本并绑妻儿抬棺上殿,以死谏君。黄义德被孙安的凛然之举感动,一改委曲求全的为官之道,与孙安同参张从。孙安被定死罪,黄义德请来徐龙搭救。朝堂上,徐龙义愤填膺,大闹金殿。小皇帝醒悟,赦免孙安,下旨彻查张从,严惩了贪官污吏。
剧情很简单,故事很顺畅,声泪控诉的戏更适合上党落子这种地方特色鲜明的剧种来演绎。地方戏的声腔更接本土的地气,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曲是戏之魂”,不同剧种的区别就在于音乐和唱腔的不同。在移植的过程中,上党落子的音乐创作体现了剧种的声腔特色。
剧目的主题音乐,从小调转大调,音乐色彩由暗淡转变为明亮来塑造孙安不畏强权,敢于担当的英雄形象。音乐还沿用了诸多上党传统曲牌,如【大开门】【大登殿】【三腔】等,使用了上党音乐独有的【老鼓长皮】等曲牌,保持了上党音乐的特色 ;间奏及情绪音乐也取材于上党落子剧种,进行了变体、变化,使剧目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场“修本”中孙妻的上场音乐,是在上党落子的唱腔基础上,应用了作曲技法中的递增、递减的手法,弹拨乐器以递进式分解和弦的配器方式来映衬主题旋律,托腔保调,瞬间把观众带入到美轮美奂、彰显大家闺秀气质的音乐色彩当中,和孙安的主题音乐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唱腔方面,主要以上党落子原汁原味的传统板式为主,如【流水】【清流水】【散板】【垛板】等,并挖掘了上党落子尽已失传的板腔【霸王鞭】,在此基础上运用作曲技法进行了扩展,很好地表现了孙安忧国事、恨权奸的焦虑心情。这种腔体自身具备创作的多声思维,收缩自如,大气磅礴,有较强的叙述性。另一个看点就是孙安执意要抬棺血谏和家人生死离别时的一段唱,运用了上党落子最为传统的上下句散板结构。此时乐队不伴奏,让演员无限制发挥情感,演员静唱,演出效果很好,这个以静制动的独特处理手法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上党落子《孙安动本》剧目音乐和唱腔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依赖的创作理念就是音乐可以升华,但绝不可以脱离剧种本身,音乐要新颖而不失传统,挖掘传统就是最好的发展。
上党落子《孙安动本》的成功创排上演,在丰富上党落子剧目的同时,颂扬了一种心系天下、为国为民的民族精神 ;在把握原剧精华的同时,糅合了上党落子剧种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了上党落子粗犷朴实、大气豪放,又通俗易懂、亲切感人的特点。这些都是此剧的看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