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孩儿剧种“老树发新芽”值得期待
2024-11-05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任翔宇近日,“国戏风华”中国戏曲学院2024年展演季非遗剧种展演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行,大同市北路梆子和耍孩剧种保护传习中心的演员亮相舞台,表演了耍孩儿传统经典剧目《狮子洞》的一折“猪八戒背媳妇”,赢得首都观众的热烈掌声。(《大同晚报》11月4日)
非国家级遗剧种耍孩儿,是以曲牌名命名的戏曲声腔剧种,是大同及周边地区观众喜爱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文化进化史中孕育诞生的,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着大同独特的风土人情、方言声腔、艺术审美,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晋北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随着人们休闲娱乐方式日渐多样化,耍孩儿与大多数非遗剧种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冲击。但进入新世纪后,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丰厚的历史底蕴,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耍孩儿重新焕发出活力。此次进京演出,耍孩儿就以舞蹈性极强的动作程式、独特的唱腔、火爆的打击乐,向首都观众展现了这一国家级非遗剧种的魅力。
非遗剧种“老树发新芽”值得期待。耍孩儿流传至今,是因为能够坚守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剧目也应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现实生活,传承有新人,表演有创新。
对于一个剧种来说,生命力在于舞台,得有人唱,得有人听有人看。有人唱,就需要培养和继承,有老当益壮的坚守者,还有春风吹又生的后来人;有人听有人看,就需要在保持原汁原味曲目唱腔这些财富的同时,还能积极创作、贴近生活,把符合时代精神、时代审美、时代需求的新作品不断搬上舞台。
传承经典、创新发展,才能迎来非遗剧种的春天。尽管可能面对人员、场地、演出场次等难题,但文化部门和从业者都应坚信和坚持,非遗保护传承任重道远,非遗与时代的接轨之路必须持之以恒。
号称“天下第一团”的耍孩儿需要与大同文旅双向奔赴,让优秀传统文化“火起来”,真正深入人心、推陈出新,用年轻人喜欢的传播方式,让剧团走进网友的视线;不断创新剧目,打造更多适合新时代传播的新戏;抓住一切能展示非遗魅力的机会,通过文博会、全国会演、地方文化交流、群众文化活动等增加社会影响力,推动耍孩儿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文艺评论
特别关注
-
山西每年免费送戏下乡1万场等惠民演出活动,省级投
每年免费送戏下乡1万场等惠民演出活动仅省级就投入4[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