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座站着也要看表演——朔州“梨园情韵”戏曲精品展演人气高
2017-02-18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崔小林 李小龙
《山里的女人》剧照
2月5日,朔州“梨园情韵”戏曲精品展演在朔州市文化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后,这里便成了市民们每晚欣赏地方戏曲艺术的地方,几乎场场爆棚。
2月10日,记者挤进朔州市文化艺术中心,欣赏朔城大秧歌剧团现代秧歌戏《山里的女人》,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朔州秧歌戏带来的文化年味。
这些年来难得一见的大秧歌优秀表演
晚上七点半,距离大秧歌剧团的现代戏《山里的女人》演出还有半个小时,朔州市文化艺术中心的演出后台里正准备演出的年轻演员张涛穿着一件校服与其他演员对词。
张涛说:“这个戏开头的音乐一起,我的心里就特别地难受。得理解它、得进戏、得走心,就是把自己想象成这个家庭中的小男孩,你得切身体会到这种感受,才能演出来。”
晚上八点,能容纳800人的大礼堂内人潮涌动,观众络绎不绝赶来看戏,所剩的座位寥寥无几。此时舞台两边的音响里广播道:“朔州大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晋北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今天晚上我们带给大家的是《山里的女人》……”
大秧歌剧团团长谢银花穿着一件很薄的“戏服”向记者介绍,《山里的女人》讲述了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农村妇女寒梅,凭着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温暖的家,最终,在党的扶贫政策的帮助下,终于走出困境的感人故事。谢银花说:“这出戏排了2个多月,一直都没闲下来,直到去年腊月二十九才休息了几天,大年初三就开始了演出。那几天我们的排练老师说,希望我们这些‘山里的女人’能去北京演出,因为这戏是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戏,紧扣时代主题。我们进京演出的信心很足。”
80多名大秧歌剧团新老艺人齐上场,演出现场时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而又催人泪下,很多市民都说,这是大秧歌这些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表演。两个小时的演出,剧团中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在场下休息,不是搬道具就是在帮助整理道具。
演出当晚天气虽冷,但戏迷们热情高涨
当天晚上天气虽冷,但戏迷们热情高涨。有的年轻人陪着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观看,有的戏迷没有座位站着看完了整场表演。
市民小高感慨道:“说实话,八零后对大秧歌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最初的印象就是过年过节的时候都有大秧歌的演出,街坊邻居都出来看。我觉得这戏挺有意思还能听懂,在寒冬腊月这么冷的天演出非常辛苦。”
朔州秧歌戏是由民间歌舞演变而来,直接脱胎于“土滩秧歌”。2006年,朔州秧歌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秧歌戏《山里的女人》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朔州秧歌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原大秧歌剧团团长张福一直在后台默默地关注着。
张福说: “我认为这部戏真正体现了一个山里人的生活状况。全国各地的秧歌有很多,咱们虽然也是一个秧歌,但这个大秧歌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剧种,我认为我们的秧歌是秧歌小剧种中间一个重要的剧种,国粹京剧能演什么戏,我们这个剧种也能演什么戏。群众需要什么,演出单位要求啥,我们都能给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