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地方戏曲 > 襄垣秧歌 >

襄垣秧歌剧《法显》:立精神 树人物

2016-08-02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艺戏
资料图

7月15日、16日,山西省襄垣秧歌剧团带来的《法显》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空前发展,但由于缺少戒律,佛门乱象横生,62岁的法显决定去天竺求取戒律。一行10位僧人从长安出发,经过沙漠,遇到曹掌柜商队遭劫,法显等保护商队并劝化了强盗首领玉莲,玉莲暗中保护法显西行。法显到天竺后遇到瘟疫流行,用中药救了很多人,遭大祭司嫉妒并多次被陷害,均被玉莲识破。女王欲任命法显为国师,法显恳请回国弘法。当法显只身一人携带经书由海路回国时又遭劫难,幸得曹掌柜相助。法显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中国。

王安奎、赵伟明、马惠民、谢振强、张之薇、陈曦、王焱等戏曲界专家对剧目进行了评议。专家指出,该剧题材好,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将历史文化人物与地域文化相结合,选题社会意义重大。结构上,围绕法显取经一人一事展开,符合戏曲从复杂中提纯而加以展现的特点。演员表演沉稳,有激情,能够准确把握人物。音乐设计举重若轻,唱腔流畅,乐队运用民乐队,唱腔、音乐、配器协调统一,较好地将剧中襄垣秧歌的唱腔旋律与佛教音乐、异国风情歌唱融合在一起。该剧在以下几个方面仍需打磨:首先,佛经的根本是哲学,求法应集中于对宇宙人生道理的追求,而不仅仅是求戒律;其次,与法显同行、后来决定不回东土的僧人心理线不突出,应做相应铺垫。

《法显》两场演出上座率达90%,受到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有观众表示:“虽然是小剧种、小剧团,但是这个戏很大气。”也有观众表示:“《法显》给我上了一课,通过这个戏我感觉历史知识很欠缺,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微信公众号“新影戏曲台”在演出前发表了导赏文章《第一个到天竺留学的高僧,并不是玄奘?看一出襄垣秧歌〈法显〉就知道了》,“国家艺术院团”在演出后发表了《乡野的质地  高僧的情怀——襄垣秧歌〈法显〉》,比较详尽地介绍了剧种、剧团、剧情及专家点评等情况。

襄垣秧歌是山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山西晋东南地区武乡、襄垣一带。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剧种在演变中形成了高亢、豪放的唱腔风格,并大量搬用上党梆子的锣鼓经和唱腔,出现了梆子和秧歌混用的“风搅雪”“当场变”。襄垣秧歌语言生动、质朴,善用比喻手法,有些表演动作不受程式约束,颇似民间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