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文艺界深入学习习近平在文代会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016-12-17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傅晋宏 薛启涛“与婆婆捧来一碗面,未进门就觉得胆战心寒。每顿饭不嫌早来就骂晚,不是淡来就说咸。在娘家做姑娘样样都好办,到婆家当媳妇事事为难。”12月14日下午,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道情传承人、原县文化馆馆长、今年86岁高龄的退休干部肖正荣,正在激情演唱“永济道情”戏《小姑贤》。这是在该市文联举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期间,笔者耳闻目睹的动人一幕。
据悉,“永济道情”戏,是山西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晋南中条山一带,汉、唐时已具雏形。宋、金、元以后,受诸宫调的影响,还因区域、语言和道具上的差别,逐渐形成了东、西两路流派。东路道情以卿头镇曾家营村为代表,包括卿头、王杆、高淮等村庄,人们把它惯称为“曾家营道情”。这一地区在历史上先后属解县、虞乡等县管辖,艺人又多在运城、安邑、临晋、猗氏一带演出,受蒲州的影响较大。他们伴奏用铜器和鼓板,文武角色均都俱备,唐朝乐器较多,节奏紧凑,给人以高昂、激越之感,用词比较典雅;西路道情以韩阳镇为代表,包括辛店、王店、双店、盘底等村庄,群众又叫它为“韩阳道情”。这些艺人多在黄河两岸演出,吸收了当地的语言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秦曲、眉户的影响,伴奏以三叉板击拍为主,中音乐器较多,旋律缠绵,幽雅动听,具有抒情情味。永济道情两路流派的相似之处是:都有渔鼓、简板,演出剧本都属代言体,表演形式均属地摊演唱。
当日,永济市文联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来自当地作协、书协、美协、音协、摄协等9个协会的主席、会员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会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理事、永济市文联主席高菊蕊,详细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全文,指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拓展创作思路,切实履职尽责。中共永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霞出席座谈会,并结合该市即将过去一年的文艺发展动态,充分肯定了广大专职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勇于担当、不断创新的主人翁精神,提出通过开展“百花”行动、“繁星”行动、“传薪”行动、“扎根”行动、“搭台”行动,进一步“培育文艺人才,弘扬本土文化,增强服务能力”,打造出更多反映永济人民现实生活、深受基层群众欢迎的文学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