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木偶皮影戏里的红色价值
2021-04-12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李延年偶戏主要包括木偶戏和皮影戏,作为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文学、美术、音乐、表演等于一体,千百年来扎根民间,与广大民众同呼吸、共命运。百年来,偶戏艺术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在宣传思想、团结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偶戏艺术的光荣历史、发掘木偶皮影戏里的红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929年夏天,中国工农红军入闽,闽西上杭县客家木偶福胜堂班主丘必书编演了宣传红军的《打土豪》《扩大红军》《团结一致》等红色木偶戏在上杭及周边乡镇演出,受到广大百姓欢迎,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是我国现代偶戏史上最早的革命现代木偶戏作品演出。
革命先驱李大钊是河北乐亭县人,深知家乡的人民对皮影戏的喜爱,为了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他亲自动笔编写了弘扬爱国精神的皮影戏《安重根刺伊藤博文》,经当地知名皮影班社排演后,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反响。从此,皮影艺术揭开了演出现代戏的序幕。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北方长城一带活跃着不少共产党领导的文艺团体。八路军冀东军区和第12分区成立了“军民影社”“新长城影社”“抗战影社”,排演了一大批在军民中影响较大的革命皮影戏,如《火烧潘家峪》《光明之路》《抗粮》《田玉从军》《抓丁》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全国各地的偶戏团体创作演出了一大批贴近时代审美、反映火热生活、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深受广大民众欢迎的优秀作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些偶戏团体从党史中选取红色题材,陆续推出一批偶戏佳作。中国木偶剧院的《红军的战马》、上海木偶剧团的《小红军》《小八路》、湖南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王二小》《金色鱼钩》、贵阳木偶剧团的《长征路上小红军》、江苏省扬州木偶剧团的《荡寇少年》《铁道小飞虎》、泉州木偶剧团的《铁窗蝴蝶》、广西木偶剧团的《壮乡小雄鹰》、广东省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的《碧海丹心》、江西省木偶剧团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各具特色的红色偶戏,从不同视角塑造了鲜活的英雄形象,反映和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尚品质。
例如,木偶剧《长征路上小红军》从烈士陵园两个小红军雕像的“复活”展开,彰显了长征路上红军们的坚强意志;提线木偶剧《铁窗蝴蝶》表现了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萝卜头”被国民党关押在狱中,看到一只蝴蝶飞进铁窗,从而向往阳光、自由的童真心灵;皮影剧《碧海丹心》再现了南昌起义受挫后,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的掩护下,周恩来、叶挺、聂荣臻从广东乘渔船渡海,由香港前往上海开展地下工作的真实故事。这些偶戏作品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在创作排演作品过程中,主创人员和演职人员也进一步学习了党史,与革命先烈展开了心灵交流,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传承红色基因要从青少年抓起,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作为受众没有年龄限制,尤其深受青少年欢迎的木偶皮影艺术,更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创作更多优秀的红色木偶皮影剧,生动呈现党史中不畏艰难困苦、为崇高信仰英勇献身的英雄们的感人故事,为党史学习教育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