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木偶戏 > 资讯 >

偶中鉴:偶剧中的“你我他”

2018-01-24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胡万峰
图1  2017年11月18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由胡万峰运用十二生肖偶造型创排的偶剧FAMOUS GIRLS(《名扬四海》)剧照
图2  由胡万峰创作的十二生肖偶造型之一(戌妤千丝,戌姓对应生肖狗)
图3  偶剧《花木兰之扑朔迷离》中人物角色,中间为屠户彭大吹

中央戏剧学院2017年末公布成立偶剧系, 2018年首届偶剧系本科正式招生,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让偶剧艺术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中。

事实上,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内外偶剧艺术可谓发展迅猛,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偶剧艺术的变革。如今的偶剧正以完全自由的态势发扬着传统偶剧表演技艺。国际上相关的偶剧艺术发展更是如火如荼,遍布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等几十个国家,有些国家早已设立相关专业院系和学科,发展和培养当代偶剧艺术人才。特别是随着我国近年来戏剧事业的大力发展,戏剧种类形式愈发多样,与国际之间戏剧的交流更为紧密,需要我们偶剧人成为变革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去大力发展我国当代偶剧艺术。

中国当代偶剧艺术亟待突破

偶剧又称傀儡戏,一般指由人操控偶作为角色与演员共同表演或独立表演的演出形式,其风格幽默风趣、喻义性强,具有独特的表现力,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当今偶剧演出形式极为丰富,以舞台剧为主,也包括电影、电视剧、秀场、街头表演等形式。传统偶剧的种类根据偶的操控形式来划分,可分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和影戏四大类。作为偶剧艺术最早出现的国家之一,我国传统偶剧种类十分丰富。人偶同台表演是当今比较主流的偶剧表现形式。

自2006年,我国将木偶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偶剧艺术正式成为国家文化战略重点保护和发展的对象。但我国正面临严重的偶剧艺术专业人员匮乏、传统老艺人流失,新的专业人才尤为紧缺的局面。更为重要和亟待发展的中国当代偶剧艺术尚处于起步实验阶段。因此,偶剧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已迫在眉睫。作为偶剧从业者,我们有责任为发展当代创新型偶剧艺术,培养偶剧艺术人才,为我国当代偶剧艺术发展出力。

同时偶剧艺术伴随着旧有的观念,业界同时也争论着“是偶剧,非偶剧”的问题,使得新生代对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渐行渐远。此时一头打破界限冲出禁锢的《狮子王》 、一匹通灵的《战马》进入了观众的视线之中,犹如电影中特效造型角色在现实中的再现,而直面观众,使观众为之惊艳,操控偶者的直面表演并没有阻断观众的视线,相反人与偶却构成了精美的画面,戏剧情景表达更是有一种独特的语汇,时而人,时而偶,人偶交融角色互换,营造了神奇的戏剧角色表现,由偶创造出超越人表演的角色空间,观众有了新的感受,木偶角色有了新的表达,专家学者有了新的思考,是固守传统偶剧的表达、束之高阁,供人们欣赏它古朴程式化造型的美感而望偶兴叹?还是利用其深沉的历史内涵跨越当今偶剧世界与之交融?一种使命感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求与探索,找到真正的人与偶之间的戏剧角色空间。

依托于教学实践几十年的研究与积累,在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取东西方偶剧艺术之精华,融合当代戏剧创作理念与规律,利用多元知识体系努力构建我国偶剧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践发展,或许正是当下我们亟待努力的方向。

即兴偶剧的抽象角色表现

相对于传统偶剧的完整造型与表演手法的严谨性,在当今社会出现了一种利用物件作即兴表达的新型偶剧,手法更具写意性。表演者具有一种开放性的思维与创造力,利用物件所固有的特性,去寻找与之相似的意象性生命,通过操控物体产生的相遇组合、碰撞、分离、转瞬即逝的角色表演,共同营造物件偶剧独有的戏剧表达。它拥有开放的状态和突破的精神,使我们对原有偶造型的理解与运用产生了无尽的遐想空间,舞台上一切皆为偶,因为物件通过演员的操控运动开始表达情感,产生了鲜活的戏剧语汇,表演者用生活中的物件创造了角色,如:在保加利亚的偶剧教学训练中运用一块布,通过演员操控表演变化出很多拟人动物与植物角色传达戏剧情境,还有阿根廷白萝卜剧团演出的物件偶戏《白萝卜先生的奇思妙偶》中带来的角色感受,白萝卜先生利用生活中的气球、塑料袋、袜子、衣服等物件赋予生命,给观众带来了奇妙的视觉遐想空间。该戏融合了默剧、肢体剧与物件偶戏的技巧,以七个短小的故事,将“童心”融入其中,用丰富的诗意一般的想象力将生活的真谛贯穿始终,呈现出扣人心弦的偶戏,演员的创造力把无生命的物件,转化成有生命的角色。同时这也是偶剧表演者所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

打开了偶角色的造型空间,也就打开了偶剧的戏剧空间,一个塑料袋在空中飞来飞去,到处流浪,强风可以帮它战胜任何障碍,跨越山川大海,遇见各种新的可能,尝试不同的经历。不管直立或颠倒,它时而恰似一片浮动的云,时而像一只展翅的飞鸟,这是日常中物件的自然呈现,他不会按我们的意愿表达情感,但是偶剧表演者利用该物质的特性,在舞台上伸出他们的双手,控制该物件创造角色的情感,使其成为我们所需的角色,使之成为有各种动作的角色载体。正如法国物件偶剧《牧神午后》 ,整个场景魔幻而又神奇,牵动着观众的想象力。这出戏剧的主角是我们日常随处可见的塑料袋。平凡的塑料袋经过操控者的剪切、拼接,被塑造成了一个个灵动的舞者,伴随着音乐自由舞蹈,它们受到舞台气流设备的牵引,蹦腾与跳跃,辗转与反折,翩翩起舞之中渗透着角色情感的表达,创造出一个充满遐想的戏剧空间。这种物件表达并非是新生事物,但是对于偶剧来说,却能带来发人深思的表演方式。

创造丰富的偶剧角色

偶剧诞生之初即伴随着偶本身的角色造型,使我们在即兴表现之余,去寻求完美的偶剧的角色形象,延续这一传统,打造出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角色造型。由此我们建立了“十二生肖”偶造型的基础概念。历经5年参研磨砺,造型由初步概念逐渐成熟立体化,如:图1 (参与包括国家大剧院周年庆典在内的多次演出)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肖,也就拥有其所专属的生肖特点,根据每个生肖动物的突出特点,去创建符合该生肖特点的人偶造型角色,他们有名有姓,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如同真实的人一样成为演员,可以参演到任何一部偶剧之中,根据剧中角色需要再创造,成为剧中的角色之一,最终会成为真正的“偶像” ,如图2中的人物戌妤千丝。 (姓戌,名妤,字千丝,出生:2001年12月20日星座:射手座血型: B型)

偶造型不仅能体现每个角色独有的性格特征与表现,更是戏剧风格的呈现。木偶造型表演体现了戏剧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规律,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典型造型,又在艺术经典作品中汲取精华,突显偶的外在形象特征。偶造型表现以其丰富多变的艺术形式、新材料的运用和创作思维的多元性,为展开无限的造型想象力与表演的艺术感染力提供了可能。

在我们教学实践木偶剧《花木兰之扑朔迷离》的造型创作表现中,采用虚实结合手法,局部夸张变形的方式,在具象地表现一个人物整体四肢头部的基础之上,主观表现其角色特征,夸张其四肢与身体、头部的比例关系,使造型能够饱满地体现角色的外在身份与内在性格,使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丰满。例如屠户彭大吹(图3 ) ,剧中为一个饲养家畜的农民,整日与猪牛羊打交道,在外形上也做了一些夸张处理,如膀大腰圆,内在性格的傻里傻气,大大咧咧,刻意夸张了他嘴部的造型,整张脸呈梨形,眼睛似豆般大小,眼神呆若木鸡,两腮外鼓,又大又厚的双唇向外翻咧,及若隐若现呆傻状的痴笑,使观众对其身份性格能够一目了然。这也是偶剧的角色造型所具有的独特表达,如此造型与操控偶的表演者构成了剧中鲜活的角色。

人小鬼大神在先,万变皆在一念间。动静随机魂魄聚,悲喜有缘精气牵。传承从来不死板,发扬有待好材黏。小小木偶通灵气,龇牙咧嘴笑翻天。当代木偶剧艺术创作中,造型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角色之一,整体舞美造型包括角色造型是否具有魅力、感染力和创造力已经决定了木偶剧本身的吸引力。偶造型的差异性、主观性、夸张性、艺术性等特性,以及影视特效造型的现实性,为偶剧艺术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在对角色造型的不断推敲与表现之中,希望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当代偶剧的造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