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资讯 >

负重而未致远——评新编晋剧《关公》

2018-12-12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嘉
本文剧照由安志义摄影

12月9日晚,观看了由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创排,毛小雨编剧,韩剑英导演的新编晋剧《关公》首演。该剧以关羽与曹操的对手戏为主线,由“护嫂陷曹”“夜读春秋”“力斩颜良”“封金挑袍”“古城相会”“义释曹操”等故事组成,元代剧作家关汉卿解说,力图提炼展示关羽较为全面的人生轨迹。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武凌云在剧中饰演关羽,是全剧最大的亮点所在。他此前就常演关公戏《古城会》《华容道》,其父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武忠老师更是这两出关公戏的经典演绎者,一脉相承,武凌云不仅演关公戏,而且更加地酷爱痴迷于关公文化,晋剧《关公》也是他将演艺生涯与人生信仰两者结合的艺术体现。观看该剧,果然极大地展示了武凌云对关羽的形象刻画,从他先天条件的优势,到他后天对关公的崇敬与研究,这些都为他给广大观众展现一个栩栩如生的关羽,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可以说,武凌云饰演关羽,让晋剧《关公》一剧的关羽形象当之无愧的立在了广大观众心中。

全剧场面宏大,阵容整齐,情境的营造渲染借助现代化舞台手段,较传统关公戏有了很大提升。

核心唱段“勒马提刀珠泪掉”是晋剧传统戏《古城会》的经典唱段,已是广为传唱,“义释曹操”部分唱腔也引用了传统戏《华容道》的唱词和旋律,老调重唱,新瓶装了旧酒,作为新创剧目来讲缺乏诚意与创作。新创唱腔有歌唱性、抒情性,然较关羽作为一代名将来说,欠缺将军气度、英雄气概。一代奸雄、宏图大略的曹操、粗狂豪放的晋剧花脸唱腔也史无前例的柔媚了起来。唱腔旋律调式也使晋剧在应慷慨激昂之时没了力度,全剧音乐唱腔也与核心唱段“勒马提刀珠泪掉”风格不统一,同剧情和气氛不匹配。

令人不解的是,作为舞台艺术,晋剧《关公》被号称是“全球首演第一场演出,除了道白外,竟然给我们全程播放了包括关羽、曹操等角色唱腔的演唱录音,让近千名观众走进剧场看了两个半小时的音配像。《关公》假唱,“关羽”“曹操”等重大历史人物角色聚众假唱,这样的演出方式与这出戏所要歌颂的关公精神谈不上相得益彰,而显得背道而驰。且不论该剧的艺术质量如何,面对这样矫情饰诈、掩耳盗铃的舞台演出,真是令人想要中途退场,不看也罢。近几年来,一些剧团竟然连续几出新戏都是假唱,不知何时这样弄虚作假的舞台表演竟然成了它们的保留传统。晋剧艺术发展到今天,真唱还是假唱都成了问题,真是叫人大开眼界,追之不及,无话可说。

剧本力图将关羽多个故事串联,这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对一些现有关公传统戏进行了简版呈现,但若贪多求全,也显得每个故事都缺乏深入,徒有其表。作为新创剧目来讲,新戏所体现的思想价值和历史内涵没有新意,缺乏深度。对关羽人物形象的塑造角度与诠释陈旧、老套,在当下欠缺感染力乃至说服力。

关羽在“义释曹操”的塑造,个人觉得很不满意。我们在传统戏《华容道》中尚且没能把关羽放曹操写成大义凌然之举,在关羽回营时还有文本显示出他虽然放了曹操,但对军师诸葛亮所布置的军令而抱愧,要回营听候发落。老戏老演,《华容道》关羽放曹操的故事我们姑且接受。然而在当下,人们在互联网时代,在信息交流迅速、传播手段发达的今天,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思辨能力与个性判断力越来越强、越来越独立。我们这出新创剧目,文本还在极力渲染关羽对曹操当初退避三舍的承诺,为了信守诺言,把曹操放走,且关羽在剧中言道此举“无愧忠义”。实则是无忠无义之举。在孙刘联盟背水一战,侥幸以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战胜了来势凶猛,试图一统天下的曹军。在就要将曹操置于死地之时,关羽手握敌方首领曹操的生死大权,且立下了军令状。军令大如山啊,关羽在这时还起了人情,与曹操之诺超脱了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与曹操之义超越了政治、军事立场,这时忠起了曹操之忠,义起了曹关之义,试问这样的人物塑造与诠释如何说服与人?

历史上本就没有关羽华容道放曹操的真实故事,而是戏说杜撰。《三国志》记载,曹操的残兵败将经过华容道,泥泞难行,是背草垫路才得以通过,而根本没有什么诸葛亮派兵截杀,而是事后刘备派人来追,没追到故而放火,起知曹操早就跑远了。真实历史上,大忠大义的关羽怎么可能会把曹操放走呢?正因不是真实记载,关羽的形象也不会因此影响。然而在当下,我们这出新戏仍以传统的戏说角度去讲述关羽放曹操的故事,对关羽在剧中的人物塑造是没有好处的。当然,“华容道”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但我们这出新戏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崭新的视角与独特的塑造去赋予“华容道”故事更加合理的解释,赋予关羽放曹操更加具有说服力,更能突出关羽形象的理由。

在此举个例子,我们传统戏曲《空城计》中把西城下的司马懿塑造成了没能识破诸葛亮计谋,用他被空城计吓去来塑造诸葛亮的智谋胆识,这同时也贬低了司马懿的谋略。但去年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则就没有以过去的视角描述这个众人皆知的故事,而是把司马懿变为主动佯装因为怕有伏兵而退兵,实际是有智有谋。他想到诸葛亮作为曹魏劲敌,正是因为诸葛亮的强大,才有了司马懿统领兵权的用武之地,如果大军进城将诸葛亮杀死,自身的发展与命运岌岌可危,将会没有利用价值,很有可能被曹魏除之而后快。诸葛亮也洞察到了司马懿在曹魏的艰难处境,因此才敢布下空城之计,自己也能够因此而渡过此关。这里的空城计,则就成了司马懿同诸葛亮上演的一出“戏”,这样的创作把司马懿与诸葛亮两个人物的形象都立了起来,出新而不出格,合理而巧妙,颇为成功。

我曾经试过写一个《关公释曹》戏曲剧本,当时也做了较多研究与分析,但心存敬畏,只停留在了构思和梗概层面。同样是华容道,可以通过两个崭新视角,充分体现关羽作为“忠义仁勇礼智信”化身,突出关羽的谋略。一是关羽由此想到:若杀了曹操,孙刘联盟的对手曹魏将不复存在,由此联盟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作为魏蜀吴三国中综合实力最为弱小的蜀国,面临的将是比之强大的孙权对蜀国的战争,三国鼎立的局面不仅打破,自身也会在面临吴国的进攻,而再也不会有人同自己联手,抵抗吴军,由此放曹,看似是为了成全对曹操之小义,实则是关羽之有忠有义有仁有勇有礼有智有信之举。第二个视角则是关羽此时杀了曹操,将面临曹魏对蜀国的大报仇,而放了曹操,他几年之内不会再动刀兵,三国皆可休养生息,互相制衡。两个视角相结合,更多角度弱化曹操的央求对关羽决断的影响,加强关羽主动的理性,突出关羽在释曹、杀操决断时的复杂性、矛盾性、全局性,突出关羽的全盘谋略,由此合理地为关羽华容道放曹操作出了合理、更能塑造关羽形象的解读,更加树立关羽高大的形象,而非传统“华容道”故事,和该剧中单方面对关羽存在缺陷的形象塑造。

剧中将著名元杂剧家关汉卿用来串场,有点意思,但大材小用了,没有用好。全剧没有挖掘出关羽对关汉卿的影响,没有挖掘出崇拜敬仰关羽的关汉卿,对其作品、人生等方面所产生的触动,而关汉卿在此就是个历史解说员,和寻常人的视角没有两样,那么为什么非得要关汉卿来解说呢?

晋剧《关公》,乍听上去有一种英雄史诗大剧之感,因为关公在我们的心里无疑是高大的,故而期待很多,然落差较大。希望该剧能够诚心诚意对待观众,真演还要实唱,同时也要体现出它的史诗气概,要有崭新视角和独特的塑造,让这出新戏能够真正具有新的意义、新的内涵,负重致远,任重道远!(作者系山西戏剧网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