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戏唱向吕梁山 太谷建桃秧歌剧团为百姓下乡演出
2018-04-03 发表|来源:晋中新闻网|作者:张春玲“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温暖,特别幸福!”3月15日,在吕梁市文水县南齐村戏台观看太谷秧歌演出时,村里的翟正义动情地说。
得知太谷建桃秧歌剧团这个当地百姓眼中的“明星团”要来南齐村演出,大伙很早就开始“通风报信”、呼朋唤友了。邻村村民得到消息后,也早早赶来。南齐村的村民们一早就开始忙活起来,把家里的椅子、凳子通通搬到现场,当天虽然天气很冷,但群众看戏的热情不减,就在这没有遮风挡雨的剧场里,早早就挤满了人,有的人家干脆开着三轮车带着一家老小来看戏。白天上演的剧目《花开百雁坡》《枣树坪》是建桃秧歌剧团2017年的新创剧目,以精准扶贫和振兴乡村为主题,反映的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家长里短,老百姓觉得是在写自己、演自己,看得非常投入。
新戏连着百姓心
“新时代呼唤新作品,新时代也必然会孕育新作品。创作者不能失去这个伟大的时代契机,要积极地、真诚地讴歌人民、讴歌生活。”《花开百雁坡》《枣树坪》的编剧郭润生说。《花开百雁坡》《枣树坪》刚排练完,就来到吕梁市文水县南齐村演出,实现了新剧目的跨地域传播。“看到百姓欢心,我才安了心。一部戏,只有在乡村舞台上演出来,我才觉得它是落了地;也只有在群众之中演下去,我才觉得它是扎了根。”郭润生这样说。《花开百雁坡》《枣树坪》今年不仅参加新春惠民演出,而且在正月里就下乡了,每场都好评如潮。
戏还没开,戏场里已经坐满了观众,他们许多人都知道要演新戏,早早来占个好位置。有的观众虽然上了年纪,但清楚地记得上一次演戏的时间、演员、剧目,他们说着、笑着、谈论着,前面的观众坐着椅子、凳子,后面的是一家一户的坐着三轮车,不管你走到哪个三轮车的旁边,主人都会挪一挪、挤一挤,热情地招呼你坐下。
戏就要开了,远处风风火火赶来两名妇女,这是村里的潘海仙和郝玉芳,“今天我们插树苗,知道10点钟开戏,便急急忙忙赶过来。”看到戏里农民种树的场面,潘海仙和郝玉芳开心地笑了,“那扛着树苗的妇女就是咱们吧!”今年61岁的潘海仙说:“这场戏传达了党的政策,通过看戏也就看懂了政策,我们干得更踏实了。”
建桃秧歌剧团常年扎根基层、服务农民,2017年,在农村演出260多场,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建桃秧歌剧团是我市民营院团的缩影,他们送文化、种文化,宣传新时代、新风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唱念做打传乡情
太谷秧歌是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的地方小戏,从清代开始就在晋中地区常演不衰,在民间孕育了蓬勃的生命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齐村是文水县一个较大的村,自古以来就有看秧歌的传统。”正在戏台下看戏的翟正义说,“正月里闹红火是传统,也是老百姓期盼的,村里每年还有两次庙会,农历正月廿七和农历八月初八,庙会一般都要唱戏。不过,已经有几年没唱戏了,今年正月廿七赶庙会终于有戏看了,我们特别高兴。” 开着三轮车来看戏的刘锁勤说:“我们从小就爱看秧歌,看秧歌就会回想起小时候的美好记忆。” 赶庙会、看大戏,已经成了他们共同的童年记忆和抹不去的乡愁,成了他们融化在血脉中的一种生活方式。
看戏不仅是老百姓的兴趣,也是他们生活里的一件大事。村里演戏,一般每家都会邀请亲朋好友来看戏,同时吃个团圆饭,举杯同贺,把酒言欢。这样的习俗在村里已经沿袭了很久。南齐村民风淳朴,文化深厚。每逢传统节日或者祝寿、结婚、升学、开业、乔迁等喜事,唱戏都是最隆重的庆祝方式,村民会邀请亲朋好友看大戏,顺便聚餐,增进情感。
“今年村里演了5场戏,这是富裕的村民主动赞助的。”潘海仙说。戏台对面的墙上贴着赞助者的名单,很多都是年轻人。年轻人看起来不像老年人对戏曲那样痴迷,但他们却认为这就是习俗,是他们的生活方式。80后的翟彩琴说:“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更喜欢唱歌、跳舞,但传统节日还是要看戏。”
新戏更能拓市场
近年来,晋中市大力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广泛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播文明风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太谷秧歌传承人、建桃秧歌剧团主要演员杜牛斌说:“这几年的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不仅给老百姓送去了文化、送去了娱乐,也给我们剧团减轻了压力,使我们能有精力进行新剧目的创作,像这样寓教于乐的新剧目不仅提高了戏曲的演出质量,也能聚起民心。” 建桃秧歌剧团团长杨建桃说:“我们现在需要演出好的剧目,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这样才能争取更多的惠民演出。”
优厚的惠民演出扶持政策使得基层戏曲演出开始活跃。为了提高下乡演出水平,发挥宣传平台作用,晋中市宣传文化部门全面开展廉政戏曲、文明小戏加演活动,去年以来,宣传内容涵盖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精准扶贫、农村振兴、家风家教、移风易俗等,并精选剧本,进行惠民演出。《花开百雁坡》《枣树坪》就是作为我市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精准扶贫、农村振兴的代表性新剧目进行演出的。
“下乡演出,我们首先应该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百姓演百姓,群众看群众,当下看当下,在剧场里,台上台下感同身受,好沟通、能互动、易接受,这样才能把戏唱到群众的心坎里,才能体现文化工作的群众性。”杨建桃说,“从每次演出的观众可以看出,现在老百姓越来越喜欢看新戏了,作为民营剧团,我们非常感谢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我们也要主动开拓市场,争取观众,而好剧目尤其是好的新剧目是我们吸引观众最重要的招数,以后,我们还将继续创作这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剧目来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戏散的时候,生活还在奔腾向前,特别是忙碌了半天的演员,又急匆匆去装扮自己下一场的角色。在吕梁山下,在汾河之畔,我们听到了新时代的召唤,而去响应,去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