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皮影戏 >

孝义皮影 影戏千秋

2022-05-20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白英
双手对舞百万兵
匠心研艺
转皮走刀
影戏千秋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扯一块白布,亮一盏青灯,尺把小人便将世间百态精彩映现于皮影上。华丽的皮影,是由皮影艺人雕刻彩绘而成。在山西“皮影之乡”的孝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孝义皮影的传承人胡发伟,沿袭着千年皮影的传统雕刻手法,用匠心传承着这一古老的技艺。

俗中见雅 小中见大

“孝为人之本,义乃君子宗。”孝义古城是一方神奇之地,胸过汾河,背靠吕梁,将三晋腹地的文明密码深藏其间,历岁经年,养育出各种艺术精灵,孝义皮影即为其中翘楚。在孝义市永安路西侧,有中国唯一的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馆内珍藏了明、清时期孝义一带皮影的实物以及演出道具,后院还有数座移建的专演皮影木偶戏的乐楼。孝义皮影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清朝,经史2000多年。孝义皮影,雕刻制作繁而不乱、简而不疏、刀法犀利、色彩简练,线条遒劲有力,富有神奇的浪漫主义色彩。既于古朴粗犷中显现出古老艺术的率真气质,又体现了黄土高原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胡发伟的皮影工作室,就在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旁边,20平方米的小平房,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皮影道具,斑斓色彩间显现着皮影的别样奇幻。在胡发伟口中,皮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电影”,也是最早的“卡通”。而在胡发伟眼里,孝义皮影更是综合了文学、音乐、表演、绘画、雕刻的民间艺术,俗中见雅,小中见大。

“百年世事三更月,千古风流一夜灯”皮影既是演出道具,又是精美的艺术品,历代民间艺人汲取古代壁画、剪纸、戏曲服饰、民间绘画、吉祥图案等艺术精髓,运用阴阳雕刻、工笔重彩等特有的表现形式,制作出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展示了皮影特有的艺术魅力。胡发伟拿起一块牛皮介绍:“在黄土高坡上的孝义,自古以来多有人喂牛,皮影工匠们选料便多用牛皮雕刻。”移目欣赏他工作室陈列的一系列皮影作品,色泽鲜艳、构图简洁、雕工细腻、造型别致,在光影下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转皮走刀 刀人合一

阳光透过窗玻璃照在半透明的牛皮上,胡发伟正在雕刻一件柳叶蛾眉、发髻高挽的古典仕女皮影作品。巴掌大的皮影人头顶上盘错着3个飞天发髻,从脸部到发髻之间拇指大小的面积上竟然雕出了30多根头发丝,每根直径不到0.14毫米,雕刻过程堪比外科手术。胡发伟说:“头发丝儿太细,不能描样,只能凭经验跟着感觉走。最难的是转刀,转不好头发丝儿断了,皮影就毁了。”皮影制作步骤中最重要的是雕刻,雕刻讲究的是转皮走刀,刻刀把把不同,每一个线条都传递出独有的韵律与节奏。胡发伟精细的雕刻使得粗犷质朴的孝义皮影展示出精细灵秀的一面。他说掌握皮影雕刻手艺的绝活,必要人刀合一、物我两忘,没有很强的设计绘画能力和十多年的雕刻功底很难做到。

制作皮影是个辛苦活,牛皮韧性强,旋转时一不小心就会划破手,雕刻时常常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特别是雕刻精细部位,精力高度集中,眼睛纹丝不动地盯着牛皮,布满血丝的两眼泪流不止。“制作皮影,划破手、流眼泪都是常事,最难忍的是颈椎腰椎因为久坐落下的毛病,酸痛难耐。”在胡发伟看来,现在很多皮影是用机器制作的,速度快,产量高,但没了人工的起刀、落刀,也就缺少了皮影的灵魂,他也因此坚持手工雕刻,秉承传统方法制作皮影,以此赋予皮影别样的情致。

制作皮影,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枯燥、经得起繁琐。从一张原始皮子变成色彩斑斓的皮影,需经过严格的选皮、拷贝描样、湿皮醒皮、雕镂着色、火烙组装等工序,才能成为“影人”上戏。胡发伟介绍,制作皮影必须精心细抠每一个细节,先把一张牛皮分类,部位不同,皮质不同。表演用的大型皮影选用厚实坚韧的牛背皮;皮影主干选用玲珑剔透的牛腹皮;皮影的手、脚、胳膊以及关节最好选用柔软度好、灵活度高的牛腋下皮,可以让皮影更具表现力。构好图后用铁笔描样,镂刻前需用半湿的布子蒙住牛皮进行湿皮、醒皮,然后分别镂刻每个皮影部件,刻好后用边角牛皮熬制成胶状,配色后进行涂染。联结组合皮影各部件时,将头颈部与上身使用传统的牛皮细线绑扎,其他关节部位则改用圆滑结实转动灵活的鱼线绑扎,从冲子打好的眼中穿过,再用火烤铆结两面,栩栩如生的“影人”就制作完成了。

渐寸之功 日积月累

偶然的机会,胡发伟给皮影剧团修复皮影戏中损坏的“影人”和道具,从此喜欢上了这门手艺,他师从既制作皮影又进行皮影戏表演的老艺人梁全民和李世伟学习,逐渐掌握了皮影制作绝活,1997年调入孝义市博物馆,专业从事皮影制作工作,一痴迷就是20多年。多年钻研,匠心传承,终有收获。从1999年开始,他制作的《仕女图》《关公图》《状元图》等作品在省、市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奖,并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2014年被山西省经信委授予“第三届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曼舞轻歌皆世态,繁弦急管尽人情。”著名文物保护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给孝义皮影木偶博物馆题写了“影戏千秋”。灯与影的默契相融,演绎着世间的悲喜沧桑,寄托着百姓对平安福祉的祈盼,千百年来,孝义皮影以其独特的娱乐形式,深深扎根在广袤的民间。2006年,孝义皮影戏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月,孝义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皮影木偶之乡”的称号。胡发伟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传承人,倾尽心力从事皮影制作,努力把孝义皮影升华成为艺术品。

刻刀笔笔有力,意念融于手掌,技艺渐入佳境,胡发伟赋予一个个皮影别样的生命,在灯影下演绎着历史,演绎着精气,演绎着世事更迭。他制作皮影,既保持传统,又创新发展。以前的“影人”造型为“五分脸,七分身段”(只能看到一只眼睛半个脸)的侧脸造型,他重新设计的“影人”从侧影变成正影,突破了皮影雕刻的传统手法,视觉效果更加完美。

老式皮影刻刀只有三四把,使用起来极为受限,胡发伟创造性地研磨了37把各种规格的刀具,如皮影中的短线、月牙线、云纹、涡纹等不同形状都有特定的使用刀具,使得皮影雕刻得心应手,花纹图案呈现更加丰富。在题材拓展上,他对皮影的底图、元素做了深入的发掘,从古代文化素材到现代人的生活场景,极大地丰富了皮影的表现内涵。同时在装帧上也与时代接轨,适应现代物流、装饰的潮流,解决了长时间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造成皮影变形等问题,开发出近20款形态各异的框架和包装,满足了中外顾客不同的审美要求。

20多年的皮影艺术创作生涯,胡发伟先后培养了10余名徒弟,并带领弟子们对农民工和下岗职工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受训学员近千人。他定期前往孝义市内的几所学校传播皮影文化,并被太原理工大学聘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2020年12月山西省总工会命名“胡发伟皮影工作室”为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2021年荣获山西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优秀奖,被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称号。在胡发伟的皮影人生里,他执守初心,匠心筑梦,执念于让古老质朴的皮影艺术光彩持续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