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皮影始于教学
2024-11-28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李雅丽“五尺纱窗灯一盏,七紧八慢戏一班。喔呵呵呵一声喊,老人哈哈孩童欢。”这首孝义民谣描述的是看皮影戏的热闹场景。
孝义皮影的历史相当久远。据说最初是被当作影像教学法的教具来使用的,也叫“灯影”“影子戏”,是用灯光照射,用兽皮(主要是牛皮、驴皮)做成人物剪影来演示,后来才发展成一种戏剧表演形式。
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在位期间,孔子的门生子夏受魏文侯之邀在西河(孝义当时属于西河)讲学。当时子夏已是百岁老人,有时寒冬夜长也会授课,子夏及其弟子段干木、田子方创造出以烛光投影、配以乐的方式来聚众讲学,吸引了很多人来听讲。在子夏讲学过程中,当地人学会了表演影乐的技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影乐教学的形式在当地逐渐变为影戏,这就是最早的孝义皮影戏。直到今天,孝义皮影戏仍然延续着“影、乐、教”的方式。
孝义皮影可以说是最早的投影教学,在后来的发展中,又逐渐与戏曲唱腔糅合,不仅有教化功能,而且还有了娱乐性质。
北宋时,孝义就有了皮影演出的班社,而且还有专事影人雕簇的艺人。当地的北宋末期的古墓内,就出土有手持影人的儿童在草坪上玩耍的描绘;当地元代古墓出土的文物则说明,从元代起孝义已有影艺世家。
清代,皮影艺人还被召进皇宫表演,并随晋商远赴各地演出,20世纪初,孝义皮影戏极为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