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同志生活照
简讯:著名蒲剧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元月28日14:50分逝世,享年90岁。兹定于2014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二)上午8:30分在尧都区殡仪馆(108国道屯里拐弯处)举行张峰同志的追悼会(告别仪式)。
中国晋剧艺术网在此表示沉痛悼念.
附:张峰同志文字资料
张峰(1925-2014)男,著名蒲剧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山西省临猗县人。系山西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华梨园学研究会顾问。历任高小、师范音乐教员、县文化馆长、剧团团长、导演、作曲、蒲剧院艺术创作室主任等职。
他对山西戏剧音乐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是第一个在蒲剧界用简谱记录蒲剧音乐唱腔,并对蒲剧音乐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是最早搜集整理蒲剧音乐资料者之一。他另一个突出贡献是在音乐设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不但全面继承了蒲剧音乐的优秀传统,而且顺应时代的要求,勇于并善于改革和创新,先后创造了肖板、摇板、大甩腔等,丰富了蒲州梆子的板式。蒲剧音乐高亢激越,活泼流畅,板式齐备,结构严密。在表现上常以激情取胜,加之文武场的铿锵锣鼓和嘹亮的管弦乐声,以及琳琅满目的各种曲牌和富有风采和艺术上腔高板急的独特风格。张峰主张保留蒲剧剧种的音乐特点,重视蒲剧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反对脱离传统,他提出不顾本剧种特色的创新等于自掘坟墓。
自1955年从事蒲剧音乐创作、编导以来,经他编著的有《蒲剧唱腔结构初探》《蒲剧现代戏唱腔研究》《蒲剧音韵》,搜集整理出版《蒲剧音乐》等,创作设计蒲剧影片《窦娥冤》音乐,获首届中国戏曲音乐“孔三传”奖优秀创作奖,参加蒲剧影片《烟花泪》的剧本改编和音乐唱腔的创作设计,并为眉户现代戏影片《涧水东流》、《一颗红心》设计了音乐唱腔,创作设计的《三家店》《意中缘》《蛟河浪》《向阳坡》等百余部舞台演出剧目多数获奖,编写的《蒲剧简史》载入《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为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的《麟骨床》的音乐设计,获文化部演出二等奖。他还是《中国戏曲志·山西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志·山西卷》的编委和《蒲州梆子志》的副主编。《蒲剧志》的编撰工作是蒲剧界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大事,他不仅出谋划策,而且身先士卒,担当起繁重的编撰工作,他对《蒲剧志》的顺利出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传略事迹分别收入《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文艺家专集》《中国当代音乐家辞典》等。
我省剧作家、戏曲评论家纪丁曾给予张峰这样的评价:作为幕后人,对于广大观众是陌生的,可在梨园界他的艺术声誉却可同蒲剧的五大名演员比美。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张峰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音乐作品既有豪放刚健之情,又有婀娜委婉之韵,常常是“行进于雷鸣于皓月之间”,具有“山摇地动之后忽又见柳丝花雨之境”的迷人风采。他的音乐创作深深植根于传统的精华之中,又渗透着创新的心血。 张峰和蒲剧界的三代艺术家都合作过,他们的唱腔大都经过张峰的加工润色。他为著名演员王秀兰、筱月来主演的《燕燕》所设计的唱腔,给人静谧、委婉、淳朴的感觉,充分展示了奴婢侍女的内心世界与顽强刚毅的性格特征。其中的喜剧部分的音乐听起来如桃花待春雨般的优美柔情;悲剧部分的音乐听起来有一种秋雨击梧桐般的悲凉意境。鲜明的对比对剧情的表现增添了魅力。他与著名演员张庆奎共同设计的《观阵》的音乐唱腔,悠扬中有节制,委婉中透着悲怆。他说戏曲音乐的创作是一种特殊的作曲活动,它需要作曲家把创作纳入传统的规范之中,需要作曲者对本剧种的传承过程及发展历程有深刻的理解。
这些艺术家不管声望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们对张峰都是那么敬重。著名蒲剧演员王秀兰说:“我们蒲剧界有个张峰,那是值得骄傲的”。梅花奖的获得者任跟心说:“我们虽然成名了,可是眼见张导演这代人却老了,要是他们能年轻10岁,我们这批年轻人也有靠山了。”张峰先后为蒲剧培养了李恩泽、杨凯旋、武秉正、吴鸣、卫泽等一批优秀的作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