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剧团的拼搏与坚守——运城市河东蒲剧团
2014-03-10 发表|来源:运城新闻网|作者:Major原标题:
一家民营剧团的拼搏与坚守 ——访运城市河东蒲剧团团长景俊峰
2月6日至8日,连续3天晚上,市区河东会堂内,由运城市河东蒲剧团精心打造的蒲剧《双官诰》《潘阁舍妻》《寻儿记》一一上演,为河东戏迷送来了一道道别致的戏曲大餐。河东蒲剧团是一家民营剧团,团长景俊峰也曾是一名演员。他怎样带出一个团?背后有些什么故事?2月7日,记者采访了他。
创团之初 艰苦备尝
1973年,景俊峰出生于临猗县北景乡东里村。自幼爱戏的他曾在临猗眉户剧团学习过,后来由于嗓子问题就离开了。在决定创团之前,他开过几年饭店。因为一直放不下心中那个唱戏梦,2002年,景俊峰拿出所有积蓄,凭借在剧团的人脉,“当时国家政策也比较好,鼓励剧团走向市场”,买来服装、道具、布景等,招兵买马就开始走村入乡张罗演戏了。
万事开头难。“创团之初,剧团要演戏,那剧本从何而来呢?花钱买,太贵了;自己编,不现实。”景俊峰说,“人都招下了,没米下锅怎么办。”好在,他是学戏出身,没有剧本,自己录。他买来戏曲光盘,一句一句地听,一字一字地记,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这就是最初剧团的剧本了。
剧本是有了,接下来要忙的就是台口了,虽然现在剧团的台口已经排到了下半年,但在剧团刚成立的时候,所有的台口几乎全从戏贩子手里买,这里有说不完的辛酸,“被戏贩子骗怕了”。
“剧团的台口让戏贩子去跑。这中间,不仅挣不了钱,还被骗了好几回。”景俊峰说,“那是2004年在临汾洪洞的一次演出,戏贩子直接把钱卷跑了,剧团演完戏后没人结账,可是所有人都等着发工资,实在没办法就把我的面包车卖了。”看着一大帮子人,他说,“不能半途而废,再困难也要顶住”。
“还有一次是剧团到临汾乡宁演出,和戏贩子说好是一个月的演出,可演了两天就不让演了。”景俊峰说,“多亏剧团的老朋友新绛县泽掌村的村委主任安陆斤得知情况后,派了6辆大车,把剧团接到村中,继续演出。”
上过几次戏贩子的当之后,景俊峰决定亲自跑台口,他说:“不能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虽然一直很卖力,但身上的“私人”标签还是带来了不少麻烦。“那是剧团在临猗某村演出,提前谈好的价钱是一场2000元,可是把东西拉到地方后,对方却变了卦,只给1000元,还说‘私人戏班子,有啥了不起的’。”为了争口气,他们只好自己承担损失,打包东西准备离开。“然而,当车开到村口的时候,该村的老年协会会长却追了过来说,‘价钱不变,继续演,没有不尊重剧团’。”景俊峰说,“在他的再三请求下,我们又回来了。”“那次演出十分成功,演出效果出乎人的预料。”景俊峰说,“就是要让别人看看私人戏班也是可以的。”
“经历了那么多困难,都熬了过来。”景俊峰说,“从不理解到被认可,这需要剧团每个人的努力。”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但大伙都没有打退堂鼓,至今,团里有一多半人是从创团跟到现在。
这其中还有临猗县牛杜镇杨妃村党支部书记杨万善的功劳。“他是剧团的老关系了,有过多次合作,给剧团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帮助。”景俊峰说,“我们也是因戏结缘,杨书记觉得剧团的戏演得棒,团风好,对剧团有信心。”
老将给力 新秀竞芳
就在剧团走上正轨、渐入佳境的关键时期,景俊峰的爱人患了病。一边是卧病在床、亟须照顾的爱妻;一边是正在成长、撒不开手的剧团,他难以抉择。在家人眼中,景俊峰是不贴心的丈夫、不称职的父亲、不孝顺的儿子,可在团员的口中,他是一个“不欺负人、不小看人、不亏待人”的好人,和大家相处起来丝毫没有团长的架子,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或许是景俊峰这种爱团的精神打动了团员,创团元老张文龙已经跟了他12年。在张文龙儿子结婚时,为了剧团、儿子都不误,张文龙两边不停地跑。而最让景俊峰感动的是,张文龙在为母亲守灵期间,仍然能够随叫随到。“那时,剧团实在没人了,就给他说了一声,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就来演,演完之后才回去。”景俊峰每每说到这件事都泪流不止。
除了张文龙,已经69岁高龄的薛东来也为剧团尽心竭力。剧团没有可演出的剧目了,怎么办?薛东来不顾家中亲人生病,连夜把自己演过的戏写出来,然后再排。“剧团有好多戏,都是老薛心血的结晶。”景俊峰说。
虽然有了自己的剧团,但景俊峰一直没法登台演唱。为了让自己的梦想有所寄托,他物色了一位小演员,并倾尽近十年心血着力呵护她——如今剧团的台柱子景芯茹,蒲剧著名冯派青衣传人朱秀英的关门弟子。
生于1990年的景芯茹是临汾市翼城人,15岁被选进剧团以后就成为景俊峰重点培养的苗子。她的嗓子比较适合蒲剧冯派唱腔,为此,景俊峰在2009年的时候,特意领着她拜朱秀英为师。“当时,她在朱老师的家中待了一个半月,朱老师一字一板、一句一腔地教,手把手教动作,口传口学唱腔。”他说,“小娃悟性好,很快便掌握了冯派唱腔的六字诀‘按、点、顿、拉、闪、放’,并通过《双官诰》来练习。”
景芯茹学成归来以后,又经过了几个月的磨合,便开始登台表演《双官诰》,几乎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临猗太范村演出时,戏演完后应观众的强烈要求,景芯茹还清唱了一段。“此次在四心剧场的首场演出就是《双官诰》。”景俊峰说,“她在剧中饰演三娘,无论是唱腔,还是扮相,观众反响都很好。”
正是景俊峰身上这种凝聚力才使得团员们不离不弃,而他对戏曲的追求也是他们的向往,就是这么一帮人,硬是把这个蹒跚学步的小婴儿拉扯成健步行走的壮小伙。
“五一”统领 不懈追求
一个剧团能不能生存,关键看它的戏演得怎么样,好的戏剧质量才有好的经济效益。为了强化戏剧的生命力,让戏迷看到不一样的戏,在景俊峰的眼中,唯有脚踏实地践行“五个一样”,即白天晚上一个样,人多人少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城市农村一个样,平川山区一个样。
没有一个好的团风,同样无法营造一种向上的氛围。在剧团,从自觉为团出力,到互相为团尽心,团里的每个人都在用心做。“团风好了,在演戏时就要看态度,认真精心地去打造每一场戏。”景俊峰说,“不要为叫好而演戏,要为剧情服务和塑造人物来演戏。”
“当然,剧团走到现在,除了自己人的奋起,还离不开身边人的关照。”景俊峰说,“朱秀英、筱嫒娜、田迎春、郭泽民等一些临汾蒲剧界的名家都对剧团有过密切的帮助,正是这些人的鼓励、支持,才使剧团有了发展的动力,才能越过沟沟坎坎,跌跌撞撞到如今。”
经过12年的拼搏与坚守,河东蒲剧团终于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晋南地区的大大小小村子,或多或少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对于接下来剧团的计划,景俊峰说,主要还是多演戏,演好戏,“把冯派唱腔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
作为一个民营剧团,能够坚持发展12年,并渐渐壮大确实不容易,这需要合作的精神,这需要艰辛的付出,这需要不懈的追求,这需要执着的努力,这需要怀着一颗对艺术敬畏、对蒲剧坚守、对生活感恩的心,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好。